中哈产能合作:共同抗疫与复工复产并进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各国各行各业带来严重冲击,也给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的项目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企业自觉贯彻中哈两国政府的防疫防控工作部署,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企业自身的复工复产道路。
日前,“第三届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论坛”在京召开,与会专家表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哈双方将有序开启后疫情时代全方位合作,一手防疫情,一手稳经济,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积极推进经济复苏,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
项目质量在提高 顶层设计正加强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资司副司长郑持平出席本次论坛并作主旨演讲。他谈到,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在两国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快速推进,取得积极成果。6年间,双方举行了18次政府间产能合作对话,逐渐形成“政府+协会+企业”的工作机制,在融资贷款、投资基金、税收减免、签证办理等方面形成了专项支持性安排,为两国实施产能合作的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
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郑持平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共同抗疫与推动产能合作并进。共同研究复工复产风险挑战的应对举措,采取灵活方式开展合作,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产能合作工作。二是加强对中哈产能合作顶层设计。要加强两国发展规划和战略政策对接,为产能合作中长期发展做好战略引领。三是拓展地方合作。要继续推动中哈毗邻地区合作,支持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积极参与中哈产能合作。四是不断提高产能合作项目质量。希望双方继续在尊重国际规则、国际惯例和两国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共同推荐并实施符合上述标准的优质项目开展产能与投资合作。
2014年12月,中哈产能合作正式开始实施,由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哈萨克斯坦外交部成立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协调委员会,负责框架协议的执行,双方政府部门指定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和哈萨克斯坦国家投资公司作为双方的执行机构,负责项目的推进和落地,并且负责双方便利化签证的执行工作。截至目前,中哈已举办18次部长级对话会,共形成56个重点项目,已经有17个项目实现投产。
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副部长阿勒玛斯·阿依达洛夫在致辞中表示,中哈两国关系蓬勃发展,贸易额稳步提高。目前,哈政府正在积极实施新的投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优惠贷款、国家采购计划以及出口支持政策等,并确保政策的持续和稳定。
哈萨克斯坦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者。2014年,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欧亚大陆桥起点的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基地正式启用,该项目不仅是哈萨克斯坦在中国境内最大的物流基地,也是中亚五国过境运输、仓储物流、往来贸易的国际经济平台。2008年,中哈两国同时启动“双西公路”(“西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西部”)高速公路交通走廊项目建设,“双西公路”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俄罗斯圣彼得堡。“物流基地陆路港口、‘双西公路’等基础设施构成了大型的运输物流纽带,可以在中国和欧洲之间有效地分配货物。”阿勒玛斯·阿依达洛夫说。
守望相助共抗疫 复工复产促合作
2020年6月,在中哈两国企业克服重重困难通力合作下,寰泰能源在哈投资的50兆瓦光伏电站顺利并网。该工程是在疫情持续爆发期间,中哈双方共同抗疫、复工复产的标志性项目。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胡卫平在致辞中表示,中哈两国政府、企业等各界人士在疫情发生后守望相助,共渡难关,树立了同抗疫、共风雨的国际抗疫合作典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哈双方将有序开启后疫情时代全方位合作,一手防疫情,一手稳经济,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积极推进经济复苏,进一步落实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哈“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推动商务人员往来与货物跨境运输便利化,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助力复工复产、恢复经济。
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区域是中国电力在“十四五”期间重点投资的领域。作为中哈产能合作清单的重点项目,2019年7月,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和VISOR公司在哈萨克斯坦合资成立了札纳塔斯风电项目,总投资1.5亿美元。“在全球疫情和哈国全面封境的背景下,项目公司克服了通航阻碍、技术人员匮乏、签证停发以及通关物流等多方面的因素,积极推进项目进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云涛介绍,“原本整个项目预计在今年年底全部投产,受疫情的影响,我们经过计划调整,到2021年上半年,并网后将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一个建成的大型风电项目,对于中哈产能合作具有示范和里程碑意义。”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从今年2月份开始,中哈一直处于“断航”状态,人员通行也受到限制,边境物流进展缓慢,中哈产能合作项目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工程的建设推进上,遇到了一些困难。黄云涛坦言,“相信疫情对中哈经贸合作的负面影响是暂时的,两国的地缘相近,优势互补,长期的相互需求有利条件不会因疫情而改变,通过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努力减少疫情对项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