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刚共赢新机遇 镌刻经贸合作新丰碑
风雨同舟25载,中非合作论坛已成为南南合作框架下中国与非洲集体对话典范机制,中非经贸博览会自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为中非深化经贸合作,开展贸易、投资和产业对接的重要平台。刚果(布)作为中部非洲重要的资源型经济体,近年来与中国在基础设施、能源、农业、卫生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在全球南方崛起的新浪潮下,中刚合作机遇空前,正迈向提质升级新阶段。
双边贸易规模屡创新高,贸易结构和机制建设亮点突出。中刚贸易深度互补,2024年贸易总额比2000年增长超过17倍,达58.6亿美元。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双方签署了《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协定框架协议》,将在贸易、投资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开展细化谈判和互利共赢合作,为中刚贸易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更好制度保障。此外,中刚航空合作方兴未艾,刚是第一个签署C909/ARJ21飞机试航证的非洲国家,当地国有航空公司在飞机维修、整机租赁和采购等方面积极与中国沟通洽谈,合作意愿高涨。
中刚投资合作潜力巨大,互利共赢前景广阔。随着中非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产业投资已成为双边经贸合作的关键引擎和刚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中国企业在刚石油矿产开发、农产品加工、建材生产等领域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已投资建成刚唯一工业化矿山项目——索瑞米多金属矿,最大陆地油田开发项目——佳柔油田,第一家工业化木薯粉加工厂和玻璃厂。中国企业投资的刚第一个钾盐开发项目——布谷马西钾盐矿建设顺利。新水泥厂等项目深度融入当地经济,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极大提升了项目周边经济发展水平。
发展援助成效显著,成果惠及当地民众。中国竭尽所能在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等方面助刚加强自身发展能力建设,大力改善民生,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赢得刚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姆咕咕鲁水电站、贡贝综合农场和刚会议大厦,到新世纪的中刚友好医院、刚议会大厦和农业示范中心,以及正在建设的援刚飞机维修中心、国家考试院,中国在刚援建了一大批成套项目,极大改善了民生环境,支持了当地经济发展。在卫生领域,自1967年至今,中国已累计向刚派遣31批次医疗队员,为近500万当地民众提供诊治服务,并于2017年援助建成刚唯一国家级眼科中心。在人力资源方面,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累计为刚培训各领域官员和技术人员超过10000人次。
刚果(布)是中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产能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国家和中非区域航空合作试点国家。2024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出携手非洲共同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与非洲各国签署《2035年共同愿景》,重点支持港口、矿业、农业加工项目,为深化中非合作指明方向。
基建构筑桥梁,助刚打造综合立体互联互通新格局。刚位于非洲中西部,接壤五国,坐拥黑角深水良港,在区域互联互通中具备天然优势,但其在区域及城市交通方面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筹规划等困难。目前,中国在刚黑角港东部码头扩建项目、援刚飞机维修中心建设及运营项目等基建领域各类项目正稳妥有序推进,对发展刚物流交通和航空业、提升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能力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能源驱动发展,描绘中刚能矿合作新图景。刚资源禀赋良好,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三大产油国,同时铁矿、钾盐、铜、锌、金等矿产f丰富。目前,刚境内除索瑞米多金属矿项目实现规模化生产外,总体矿产开发水平较低,属于市场饱和度低、潜力较大的蓝海投资领域。未来,中国可与刚探讨开展地质调查等能源资源领域合作,共同开发钾盐等战略性资源,稳妥建设中国在刚能源化工产业链延伸项目,推动其产品辐射周边市场或回运国内。
政策协同创新,打通中刚农业种植与农产品加工业合作新路径。刚具有发展农业的良好自然环境,可耕地面积约1000万公顷。但刚并未实现粮食自给自足,90%以上食品依赖进口,耕地开发率不足5%。“十大伙伴行动”提出“援建或升级10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与刚政府在《国家发展规划(2022—2026)》中强调推进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规划高度契合,为两国加强农业技术交流及农业投资开发带来新的合作机遇。中国宜积极推动商签刚特色农产品输华协议,为中国企业赴刚开展农业种植与加工、建设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及标准化农田运营等投资畅通贸易渠道,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中国援刚农业示范中心可充分发挥其汇聚资源、示范推广作用,带动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木薯粉、干辣椒等农作物种植和加工,在做好农作物种子培育和带教指导等技术合作的同时,积极探讨引入第三方合作,在当地推广育种产品,孵化并延伸农业合作产业链价值链项目,为双方农业投资合作探寻更多新路径,打造更多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