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乍经贸合作方兴未艾 未来可期

发布日期:2025-06-12 10:31:30来源:国际商报作者:淡远鹏
中国和乍得在经贸领域各方面的合作稳步开展,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压舱石”与“推进器”,也是落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的最关键举措。

中国和乍得在经贸领域各方面的合作稳步开展,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压舱石”与“推进器”,也是落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的最关键举措。当前,两国经贸合作处于良好政治环境之中,战略互信持续深化与政策沟通机制的高效运转让合作框架更为稳固。在政府互动提质升级的同时,双方人文交流项目不断拓展,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进一步筑牢了合作的民意根基。签署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产业链互补性持续增强等现实利好,更是为双边经济关系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一,良好的政治环境为经贸合作开辟广阔发展空间。去年9月,乍得总统穆罕默德访华,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将中乍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领导人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为中乍关系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合作领域,绘制了合作蓝图。今年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访问乍得,为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和北京峰会成果注入强劲动力。从乍得方面来说,去年5月举行总统选举,完成政府换届,之后举行“三合一”选举和参议院选举,标志着乍得结束政治过渡、恢复宪法秩序,穆罕默德总统提出了12个重点领域、百项行动计划的发展规则。今年2月,总理哈里纳向国民议会提交的政府总体政策声明中,详细介绍了实现经济多元化和刺激投资的若干措施,包括改善营商环境、通过税收优惠吸引投资者、通过现代化项目和对当地生产者的支持实现农业和畜牧业的产业化、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和修复道路、推进电力能源和饮用水开发等。双方政治层面的积极呼应,既确保了重大合作项目与两国发展战略的同频共振,又为企业提供了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推动经贸合作得以走深走实。

第二,“十大伙伴行动”各项举措扎实落地并纵深推进。在去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给予包括乍得在内的33个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单方面扩大中国市场开放,两国政府部门就乍得芝麻、花生输华检验检疫相关事宜签署议定书,显著降低乍特色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成本,这势必推动乍得农产品相关行业获得更稳定发展。由华为公司实施的乍得ICT项目,通过数据中心、骨干光缆、运营商网络三个组成部分,从数字化底座构建、高速网络连接、网络广泛覆盖三个方面,缩小乍得城乡数字鸿沟,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乍得实现数字化转型。由江西国际实施的援乍得供水项目,翻修和新建了系列乡村水井、小型和中型供水站,有效缓解长久以来困扰当地民众和牲畜的饮水困难。中国援乍得农业技术援助项目已进行到第八期,为向乍得引入先进水稻种植技术,中国专家通过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帮助当地农民提升生产技能,显著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效率。江西省自1978年以来先后向乍得派出20批医疗队,共计236人次,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服务40多万人次,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同时,中乍友谊医院升级改造、陕西建工承建的乍得首都恩贾梅纳体育场等项目也得到乍得政府和民众的一致好评。这些举措搭建起中乍两国民心相通的桥梁,赢得了广泛赞誉,为新时代双边关系注入持久生命力。

第三,经贸合作领域向多层次宽维度拓展。能源领域是当前中乍经贸合作的重头戏,中国石油帮助乍得建立起上中下游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结束了乍成品油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实现了能源独立。乍得一体化项目始终秉承“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理念,不断拓展中乍能源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与承包商一起带动当地就业超过6000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被誉为“中乍合作的典范”。中地海外、特变电工等企业围绕乍得政府改善基础设施的迫切需求,依托中国技术优势与产业链协同能力,在道路、桥梁、光伏等领域打造了一批标志性项目,这些公司通过灵活的运营模式,将新能源开发、交通升级等领域的中国方案转化为切实服务当地的民生效益。更值得关注的是,中乍阳光工业园整合双方资源,探索“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的运营模式,目前正在努力推动解决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短缺等问题,随着中乍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协同推动,未来通过政策协调、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推动工业园产业进入、技术转移与职业培训的配套,将为双边产业深度合作开辟新的空间。

相信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将帮助更多人认识乍得,衷心祝愿博览会圆满成功!

作者系中国驻乍得使馆经商参赞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