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元首外交为经贸合作把舵领航

发布日期:2025-05-23 00:00:00来源:国际商报作者:宋微 朱晓哲
当前,世界已进入一个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频频冲击多边体系,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风险。中俄两国作为世界主要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承载着维护欧亚大陆战略稳定、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双重使命。元首引领是中俄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的最大政治优势和根本保障,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了顶层设计与战略定力。中俄元首通过直接对话,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巩固政治互信,以“发展协同”破解“安全困境”,构建起超越意识形态的务实合作框架,为动荡世界提供了新型大国关系范本。

当前,世界已进入一个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频频冲击多边体系,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风险。中俄两国作为世界主要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承载着维护欧亚大陆战略稳定、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双重使命。元首引领是中俄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的最大政治优势和根本保障,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了顶层设计与战略定力。中俄元首通过直接对话,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巩固政治互信,以“发展协同”破解“安全困境”,构建起超越意识形态的务实合作框架,为动荡世界提供了新型大国关系范本。

坚守历史真相,稳固国际秩序根基。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与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中俄共同弘扬正确的二战史观、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对于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具有极其深远且重大的意义。一方面,坚守历史真相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基础。中国和苏联分别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和欧洲主战场,是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纳粹主义的中流砥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决定性贡献。这一历史事实,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道德基石。另一方面,稳固国际秩序根基是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前提。联合国的成立是二战胜利的重要成果之一,构建起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中俄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修正主义”态度挑战联合国权威,共同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确保各国主权平等、集体安全等原则得以坚守,从制度层面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突破传统结盟窠臼,开创新型相处之道。中俄探索出的“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相处之道,突破了传统结盟理论局限,为两国关系稳定发展与战略协作深化开辟了新的路径。一是摒弃冷战思维模式。传统结盟理论常以军事对抗、零和博弈为内核,如冷战时期北约与华约对峙,双方军事同盟明确针对对方阵营,导致全球局势紧张。中俄相处模式则不同,双方未签订军事同盟条约,不开展针对第三方的军事联合行动。二是重塑国家利益认知。传统结盟理论多以狭隘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常常忽视他国的合理关切。在中俄“三不”原则下,双方以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基础,追求合作共赢。如在经贸领域,中国有庞大的制造业优势,俄罗斯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双方开展能源合作,中国保障能源供应,俄罗斯拓展市场、获取资金技术,双方利益需求互补,实现共同发展,突破传统结盟理论仅重自身利益的局限。三是创新合作理论范式。传统合作理论多以利益一致程度为合作前提,利益高度一致时合作易达成。中俄模式突破此限制,在“三不”原则下,即便利益非高度一致,双方也会努力寻求合作契合点。在高科技领域,双方共同投入研发,在航天合作中,从载人航天到月球探测、火星探测,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双方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推进合作,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合作新范式。

在美西方持续对俄罗斯实施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的现实背景下,中俄经贸合作的蓬勃发展是多种积极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一带一盟”对接为中俄经贸合作提供了政策助力。2015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为中俄经贸合作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这一顶层设计使中俄双边贸易额从2015年的680亿美元跃升至2024年的2448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5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俄罗斯是中国原油、天然气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国也成为俄罗斯第一大机电产品、汽车进口来源国。与美西方“小院高墙”政策导向形成鲜明的对比,中俄元首外交强调开放包容。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与对俄技术封锁,其本质是“以邻为壑”的零和思维;中俄在金砖国家机制下推动跨境电商与本币结算合作,2024年双边本币支付比例进一步提升,展现出不同于“脱钩断链”的全球化路径。

另一方面,面对美西方单边主义霸凌行径,中俄“背靠背”构建起抵御外部压力的坚固屏障,通过深化务实合作实现利益交融与命运共担。中俄在安全领域合作的“压舱石”作用愈发凸显。军备控制是维护国际战略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手段。中俄致力于推动军控裁军进程,坚决反对个别国家将外空界定并用于“作战疆域”的安全政策和活动,并落实“在国际安全领域促进和平利用国际合作”联大决议。

中俄以能源安全为基石筑牢合作根基。在俄罗斯遭受西方全面制裁的背景下,中国成为俄罗斯能源出口的“稳定器”。2024年,中俄油气管道运输量逆势增长,中国对俄罗斯原油进口量升至1.0847亿吨,在中国原油进口占比达到19.6%;俄罗斯对华天然气管道输气量达到310亿立方米,预计2025年将实现380亿立方米的目标。同时,中俄原油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亚马尔LNG项目等一系列标杆项目不断为巩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添砖加瓦。另外,数字经济与科技合作将成为两国合作的新引擎。据俄专家预测,2025年俄中数字贸易将成为“最活跃领域”;科技和北极航道开发建设等合作新领域,也将成为新阶段两国务实合作的重点内容。

任凭国际风云变幻,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始终坚如磐石,以“背靠背”的战略互信共御时代风浪,以“肩并肩”的务实合作开拓发展新境。作为全球南方阵营的中流砥柱,两国将继续以元首外交为战略引领,在能源安全、数字经济、跨境互联互通等领域持续深耕,也将以“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襟,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国际多边框架内紧密互动,促进全球南方国家攥指成拳、携手前行,为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挺膺担当。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