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贸易增长为支点 撬动外贸稳健前行

发布日期:2025-05-15 10:02:39来源:国际商报作者:孟妮
近日,广州、深圳相继出台政策措施,加大对服务贸易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

近日,广州、深圳相继出台政策措施,加大对服务贸易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

其中,广州出台的“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22条”从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促进资源要素跨境高效便捷流动、推进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创新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领域改革、开放、创新、合作。深圳出台的《2025年深圳服务贸易发展扶持政策要点十条》提出,在推动数字贸易加快发展、鼓励承接高增值型外包业务、培育壮大高端专业服务出口市场主体等十个方面将为企业提供优厚的扶持政策和真金白银的奖励。

广州、深圳的行动正是今年以来各地方持续推进服务贸易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国内服务业新动能,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一个缩影。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19741.8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出口8351.5亿元,同比增长12.2%;进口11390.3亿元,增长6.2%。服务贸易逆差3038.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4.6亿元。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数据中心副研究员宋思源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保持较强韧性,服务进出口总体稳步增长,既为全年服务贸易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外贸稳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下一阶段,在全球经贸格局深度调整过程中,中国应以服务贸易为稳外贸重要抓手,塑造产业国际竞争战略支点,撬动外贸发展育新机、开新局。

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保持增长,进出口达7524.9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其他商业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规模较大,金额分别为3204.8亿元、2623.4亿元,增速分别为0.8%、4.8%。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4363.4亿元,同比增长2.1%;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3161.5亿元,同比增长3.4%。

“这体现出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继续保持发展动能,为贸易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提供支持。从服务出口方面看,随着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在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领域逐步积累形成领先优势,国际市场份额不断增长;从服务进口方面看,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的增长有利于吸纳国际先进服务,助推国内产业升级创新。”宋思源说。

从增速看,旅行服务出口增长最快。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旅行服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进出口达5849亿元,同比增长21.8%,为服务贸易第一大领域。其中,出口同比增长97.5%,进口同比增长14.9%。

宋思源分析,今年以来,中国旅行服务增势强劲,政策红利加速释放。特别是得益于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日益提升的旅游服务质量,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入境中国旅游消费。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宣传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一系列入境便利化政策的实施,都极大地促进了旅行服务出口的增长。

展望下一阶段,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应如何着力?宋思源认为,为更好应对外部风险挑战,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应以机制创新为先导,营造稳定可靠的贸易政策环境,汇聚利用各类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要素资源,持续深化与其他贸易伙伴合作,固本兴新,提升质量,做大增量,更好地发挥出稳外贸作用。具体可从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坚持推进制度型开放,从体制机制层面激发创新发展动能。稳步推进服务贸易梯度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电信、教育、文化、医疗、金融等领域研究推出一批新的开放举措。同时,通过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数字贸易示范区等开放新高地,进一步探索形成有利于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制度体系,从更深层次、更宽领域释放服务贸易增长潜力。

二是系统性强化产业体系,加速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实现服务业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利用各类开放平台,促进数字服务跨境交付,提升数字服务国际市场供给能力。大力推动绿色金融、绿色物流等服务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开发和提供绿色环保的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加速服务贸易的绿色化发展进程。

三是筑牢传统服务贸易发展基础,打造“中国服务”品牌。通过技术改造、管理创新等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在运输服务方面,加强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装备水平,优化运输组织和管理,降低运输成本。在旅游服务方面,除实施有效的便利化举措外,进一步挖掘国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增强中国旅游服务的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在建筑服务方面,鼓励建筑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工程设计和施工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品牌,拓展海外建筑市场份额。

四是主动深化全球发展合作,引领塑造新贸易格局。在当前国际经贸秩序下,中国应深化与欧盟、东盟、中东、拉美、非洲等贸易伙伴关系。一方面,更好地运用RCEP协定,通过升级谈判,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强化合作互信,扩大区域内服务贸易规模。另一方面,更好地利用欧盟在高端制造业服务、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与中国形成互补,共同开拓全球服务贸易市场。此外,还应深化新兴市场战略布局,加速推进与中东、南方共同市场、非盟自贸区等的合作,加强数字服务、绿色服务等新兴领域的国际规则对接,引导企业布局新兴市场国际服务网络,带动技术与服务模式“双输出”。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