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带来互利共赢

发布日期:2025-04-24 00:00:00来源:中国贸易报作者:蓝庆新 张心平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凭借技术进步、成本控制等优势强势崛起。2022年至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量年均增长超30%,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尤其是欧洲市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份额持续攀升。2023年,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在欧盟销售的电动汽车中占比达到了19.5%,中国本土品牌在欧盟电动汽车市场所占份额已从2019年的0.4%增长到了2023年的7.9%。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凭借技术进步、成本控制等优势强势崛起。2022年至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量年均增长超30%,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尤其是欧洲市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份额持续攀升。2023年,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在欧盟销售的电动汽车中占比达到了19.5%,中国本土品牌在欧盟电动汽车市场所占份额已从2019年的0.4%增长到了2023年的7.9%。 

2023年10月,欧盟委员会(以下简称“欧委会”)在没有欧盟同类产业申请的情况下,主动启动了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指责中国车企通过政府补贴获得“不公平优势”,使电动汽车产品在价格上具备“扭曲市场”的竞争力,威胁欧洲本土产业。2024年10月,欧委会发布公告,认定中国电动汽车价值链受益于“不公平补贴”,对欧盟电动汽车生产商造成损害,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关税。 

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贸易保护措施迅速引发了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强烈反对,认为欧盟调查程序存在“双重标准”。例如,中国电动汽车企业享受的产业扶持政策是全球多国普遍采用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常规手段,并且欧洲车企在中国市场同样享受着诸多优惠政策,却未在对等情境下被视作“不公平补贴”。2024年11月,中国将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终裁措施起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欧电动汽车贸易争端形成,其本质上是贸易保护主义与全球自由贸易规则之间的碰撞,也是中欧两大经济体在新兴产业领域利益格局调整的必然体现。 

政府间沟通与技术磋商促成协商解决贸易争端 

在中欧电动汽车贸易争端形成后,中欧双方积极寻求搭建磋商协调渠道,双方领导人均高度重视此次贸易争端的解决,通过多次会晤和沟通,为磋商指明了方向,有力推动了谈判进程。在中欧电动汽车贸易争端的协商解决过程中,双方秉持积极态度,致力于通过对话化解分歧。 

2024年11月,中欧技术团队在北京展开密集磋商,在价格承诺框架和协议执行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共识。通过对技术标准、市场准入细则、价格承诺的具体计算方式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以及对污染排放、安全性能等技术参数标准的认定协商,中欧双方通过多轮磋商,充分沟通了各自的关切和利益,有效避免了贸易摩擦的再次升级。2025年4月,欧委会发言人罗夫斯基斯表示,欧盟和中国已同意研究为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设定最低价格,启动“最低进口价格”机制替代现行对华电动汽车关税的谈判,以取消欧盟于2024年征收的关税。中欧关于电动汽车贸易争端磋商形成的成果彰显了双方通过协商解决贸易争端的意愿和决心,也体现了中欧双方在维护全球贸易规则、促进产业合作方面的责任担当,为全球贸易争端解决提供了又一个积极范例。 

中欧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带来互利共赢 

中欧通过协商成功解决电动汽车贸易争端实现了互利共赢,为双方电动汽车产业和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多维度的积极影响。对中国而言,通过磋商实施“最低进口价格”机制,避免了中国电动汽车被欧盟加征高额关税,保障了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的准入,稳定了市场份额。对欧盟来说,该方案不仅重塑了中国企业投资欧洲的预期,维护了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活力与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本土汽车产业,缓解了欧洲车企的竞争焦虑,为其技术转型和产业升级争取了时间和空间。 

同时,争端的解决为中欧电动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可借助欧洲市场的技术、品牌和营销经验提升自身实力,欧洲车企也可与中国企业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等领域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双方产业共同发展。例如,中欧相关产业企业可以在新一代高性能电池领域展开更多技术研发合作,提高电动汽车产品性能;也可以在电动汽车行业标准、智能驾驶行业规范等领域进行深入交流,共同主导搭建全球电动汽车标准框架。此外,中欧作为全球重要的两大经济体,贸易关系的稳定对全球经济意义重大。电动汽车贸易争端的协商解决避免了贸易摩擦升级,稳定了全球电动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减少了贸易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的冲击,维护了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也为全球贸易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平等对话与灵活务实是协商解决贸易争端的关键 

中欧电动汽车贸易争端的协商解决为全球贸易合作带来了深刻启示,其经验价值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首先,平等对话与相互尊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贸易争端双方应充分倾听彼此声音,为寻求共识创造良好氛围。在磋商中,中欧双方通过多层级的沟通渠道,包括外交途径、经贸领域对话机制以及行业交流平台等,确保彼此的立场和诉求能够被准确传达和理解。其次,灵活务实的态度是达成共识的基础。贸易争端双方的交流与合作通常面临诸多复杂情况,双方秉持灵活务实的态度能够更有效地处理分歧、寻找共同点,以寻求双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例如,在中欧双方在电动汽车贸易争端的磋商中,中方应综合考虑欧洲市场的消费能力、成本差异以及自身企业的利润空间,提出多个具有建设性的参考方案;欧方则应根据其内部产业政策调整需求以及对消费者利益的考量,逐步优化关税替代机制的设计思路,推动双方在相互靠近的立场上达成共识。 

目前,由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而为了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各国应秉持协商合作的理念,积极寻求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途径。事实上,各国产业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应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促进竞争,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和进步,推动全球经济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中欧电动汽车贸易争端的化解,为全球贸易秩序的稳定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注入了信心与动力,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处理贸易摩擦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其影响力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更广泛的领域和更深远的层面逐步显现。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