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 中国外贸无惧风浪迎难而上
在4月14日国新办举行的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3%。其中,出口6.13万亿元,增长6.9%。在外部困难挑战增多的情况下,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外贸经营主体积极应对,推动第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实现平稳开局。
受访企业表示,虽然当前出口业务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广阔的国际市场与有力的政策支持依然为其扬帆出海注入了坚定信心。未来,企业将继续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培育创新研发能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推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
多元市场日益拓展
据王令浚介绍,第一季度,中国与传统市场的贸易保持较强韧性,对欧盟进出口1.3万亿元,增长1.4%,对德国、西班牙、英国等进出口均实现较快增长。同期,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26万亿元,增长2.2%,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占中国整体外贸比重继续提升至51.1%。
“对于我们而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具有巨大市场潜力。”湛江启泰工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建锋告诉国际商报记者,作为一名深耕外贸多年的企业负责人,他非常看好公司在共建国家的广阔前景。“共建‘一带一路’为外贸企业出海创造了重要机遇,特别是在与中国不断深化的合作中,共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了明显进步,购买力与消费力也得到显著提升,市场规模与潜力与日俱增。”
在一系列促消费举措的推动下,平稳向好的国内消费市场也正释放出巨大潜力。借此契机,许多企业也走上了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道路。
“作为一家主营运动产品的企业,我们发现网球、匹克球等运动项目正在国内逐渐走红,这为我们拓展国内大市场创造了机遇。”浙江天龙网球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国华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其公司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年增幅约10%~20%。“随着国内消费者健康养生意识和体育消费热情的不断提升,叠加国家促消费政策的积极影响,公司的国内业务将有更广阔的前景。”
主体活力不断迸发
民营企业是中国第一大外贸主体,民企有活力,外贸动能才会更加充沛。第一季度,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5.85万亿元,增长5.8%,占进出口总值的56.8%,比去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数量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达45.5万家,占同期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总数的86.1%。
“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是滋润民营企业发展的‘养分’,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希望。”作为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参会企业家,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王毅然表示,未来,公司将加速全球化布局,进一步扩大在欧美、东南亚及中东地区的市场份额,加大在数字出海、民生出海领域的拓展。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的重要参与者、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外资企业也为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贡献着重要力量。据介绍,今年第一季度,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资企业超过6.7万家,创近3年同期新高;外资企业进出口2.99万亿元,连续4个季度实现增长,其中电子信息产品、生物医药及医疗仪器等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全国占比保持在四成以上。
“当前,中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取消,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也不断完善,这些将助力外资企业在中国尽展优势,在全球竞争中赢得先机。”王令浚表示。
创新产品接续涌现
近年来,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中国外贸“含新量”进一步提升,一批配套能力强、产品性能优的装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促进中国外贸向“新”而行。海关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装备制造业产品进出口增长7.6%,占据外贸进出口的“半壁江山”。此外,国潮新品不断推出,自主品牌产品出口规模逐年增长,占比不断走高,第一季度继续增长10.2%,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22.8%。
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会扭秧歌的机器人迅速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与人类舞者默契配合,共同为观众演绎了一场视觉与科技的盛宴。实际上,近几年来,中国机器人企业就已阔步走向海外,为中国外贸向“新”发展注入动能。
科沃斯集团是一家专注于智能服务机器人与智能电器研发、制造和销售的公司,主营产品包括智能洗地机、智能料理机等。凭借在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和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领域的长期深耕,目前该公司产品约40%出口,市场覆盖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期,我们对美出口业务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我们并不完全依赖于美国单一市场。”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国际商报记者介绍,“优质的创新产品让我们在欧洲、亚洲等市场均受到消费者的信赖。在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下,我们将继续研发创新,努力为海外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