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出海开新篇
青花勾勒的云纹在釉色中流转,釉里红晕染的牡丹在瓷胎上盛放……回溯历史,从唐代“黑石号”沉船中的长沙窑瓷碗,到宋元时期风靡欧亚的龙泉青瓷,中国瓷器自古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使者”。时至今日,众多中国陶瓷企业,正以创新设计与技术突破,续写“瓷器之路”新篇章。
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深圳国瓷永丰源瓷业有限公司正是以“当代官窑”之誉赓续千年瓷脉,在传承中探索创新之路的典范。
在永丰源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内,窑炉熊熊燃烧,一件件瓷器历经高温的磨砺与洗礼,完成了从泥土到艺术珍品的华丽转身。永丰源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产品即将踏上前往英国的旅程,为跨越国界的艺术沟通搭建桥梁,传递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
这家企业将珐琅彩绘、釉中金等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帝王黄”凝练东方尊贵气韵,“满堂红”演绎华夏吉庆美学,每件作品都是可触摸的文化符号。凭借对陶瓷艺术的时代诠释,其产品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陶瓷行业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
“国际陶瓷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同行之间的角逐早已不局限于产品质量和设计,供应链效率、成本控制等方面也很重要,加快出海节奏迫在眉睫。”永丰源公司关务负责人陈爱珍表示:“幸运的是,成为AEO高级认证企业后,企业享受到了诸多红利,明显感觉货物通关速度提升了,物流成本降低。同时,国际市场对AEO企业的认可度更高,为我们拓展海外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凭借这些优势,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站稳了脚跟。今年1—2月,永丰源出口额突破580万元,同比增长约60%。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陶瓷品牌,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这些跨越重洋的瓷器,不仅承载着中国非遗技艺的传承密码,更以设计创新和技术突破持续刷新国际市场对中国陶瓷的认知,成为“中国创造”走向世界的文化载体。
为了促进信用培育提质增效,深圳海关组建专班为企业量身定制认证方案,实施“全生命周期”信用培育,并依托AEO高级认证实训基地,开展理论培训与实景模拟的立体化教学,助力企业全方位强化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达到AEO高级认证标准,并积极与地方工信、商务等部门协同合作,借助大数据分析、企业调研等手段,为关区内企业“精准画像”,筛选出那些具有成长前景的“潜力股”,为后续精准扶持、助力企业提升外贸竞争力筑牢根基。
深圳海关所属观澜海关企业认证科副科长刘艳新介绍说,为助力陶瓷企业出海,深圳海关时时关注重点企业出口动态,实施“一企一策”精细培塑,在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提供针对性指导,为打造世界级陶瓷品牌夯实基础。
据统计,2025年前两个月,深圳出口陶瓷产品达1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