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外企在华发展更舒心
负面清单做“减法”的同时,吸引外资还需要在营商环境方面做“加法”。商务部等多部门表示,未来将强化服务,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外资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环境。
“吸引外资,要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既包括外资在华生产和经营环境的提升,也包括外国人在华日常生活便利度的提升,让入境、出境、停居留等更便捷。”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潘圆圆表示,加强相关服务保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将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吃下“定心丸”。
记者梳理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发现,2025年不少地方在强化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部署了相关工作。
在强化服务保障方面,安徽提出,加强国际学校、国际社区建设,完善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
上海提出,推动涉外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山东将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持续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用心解决外资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全力维护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环境和形象。
湖南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聚焦打造“三化”一流营商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广东将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打造大湾区统一大市场公平竞争先行区。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创新招标投标项目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商业秘密保护。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深化广州、深圳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持续优化粤东粤西粤北营商环境。
黑龙江部署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扎实开展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专项行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大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力度,清理违反公平竞争行为和政策措施,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制度环境。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和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加快国家部署的“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实落地,持续打造具有龙江特色的“一件事”服务矩阵。
湖北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引导和支持各类企业大力开展产品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经营管理创新,加速重构国内外市场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与建设,开展规范涉企执法、账款拖欠治理、助企纾困解难等专项行动,持续优化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促进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江苏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深化提升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推行基层数据“一张表”。进一步落实容错免责、风险备案等机制,鼓励政府工作人员奔着企业所盼、心系企业所愿,勇担当、善作为,实打实帮助企业解难题、促发展,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山西多举措推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包括推广涉企政策“一站式”综合服务。健全促进现代产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体系。加强常态化政企沟通交流和入企服务。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推行服务型执法。
贵州明确严格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依法依规、分类妥善处理存量问题,加强新招引项目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避免“内卷式”竞争和“血拼”政策。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做好项目用地、用能、资金等要素保障,强化并联审批和分工协作,提高招商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