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逐浪 家居企业竞相弄“潮”

发布日期:2024-10-22 09:01:42来源:国际商报作者:邵志媛
业内分析指出,家居企业凭借完善的供应链、成熟的制造工艺以及不断提升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不出海,就出局。今年,出海成为中国家居企业重点发力方向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在海外开设门店、拓展加盟、建设工厂等,推动家居出口市场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数据显示,1—9月我国家具累计出口额达3522.5亿元,同比增长9.6%。9月份单月出口额为332.3亿元。

业内分析指出,家居企业凭借完善的供应链、成熟的制造工艺以及不断提升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同时,随着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家居产品需求保持相对稳定,为家居企业出口提供了持续动力。接下来,家居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出口业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同时,继续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巩固和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家居出口势头足

6月,志邦家居日本东京店和菲律宾宿务店开业。记者了解到,早在2014年志邦家居就涉足海外,以美国和澳大利亚为起点开展全球业务。近年来,志邦家居洞察到新兴市场的潜在机会,进一步开拓东南亚市场,相继在新加坡、菲律宾、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开设零售店。

拓展海外版图,志邦家居不是个例。今年3月,位于柬埔寨首都金边的居然之家开业,这也是居然之家在海外开出的第一家门店。在开业仪式上,居然之家创始人兼董事长汪林朋介绍,金边店是居然之家国际化的第一站,未来3~5年内,居然之家将完成对东盟各国的市场布局。

此外,索菲亚也在通过高端零售、工程项目和经销商等形式,持续布局海外市场。今年年初,索菲亚在越南胡志明市开设了高端定制体验馆。目前,索菲亚已拥有27家海外经销商,覆盖了20多个国家。同时,尚品宅配在加速品牌出海布局,以Sunpina品牌为标识,在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积极招商。目前,海外加盟店已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文莱、越南等国家落地。

企业“走出去”热情高涨,收获也颇为亮眼。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志邦家居、金牌家居、欧派家居的海外业务营收显著增长。志邦家居海外市场营收0.86亿元,同比增长42.69%;金牌家居上半年海外业务实现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33.79%;欧派家居外贸渠道营收同比增长27%。

“家居企业出口增势喜人,主要原因是全球家居市场需求增加,且中国家居企业全球化布局不断提速。加之中国家居品牌深得国外市场信赖,尤其是个性化、智能化家居产品备受青睐,促使中国家居企业出海速度提升,出口家居数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出口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大大提升。”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华德榜创始人宋向清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道。

谈及家居出口特点,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市场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企业在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实现市场布局多样化。此外,品牌效应开始显现,一些知名品牌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在国际市场上赢得良好的口碑。

高质量“走出去”仍需下功夫

近年来,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

财通证券认为,伴随海外去库存逐步进入尾声,补库存周期或将到来,叠加今年降息背景下美国地产有望迎来复苏,出海企业订单有望增加。

朱克力称,在当前全球经济大背景下,家居企业出口面临一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但考虑到中国家居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需求的相对稳定性,预计出口整体将保持平稳或略有增长。

《2024全球家具市场洞察报告》预计,到2024年,全球家具市场的收益将达到7662亿美元。此外,Statista数据显示,全球家具及家居用品市场收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14—2021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06%,预计2025年将突破1.62万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出海还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海运、关税、汇率等成本波动对家居企业出海经营有重要影响,各国市场的消费习惯差异以及物流和售后服务问题也影响着企业海外业务的发展。

对此,朱克力建议家居企业首先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以便更精准地定位产品和市场策略。其次,积极拓展多元化的市场渠道,除了传统的贸易渠道外,跨境电商等新兴渠道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最后,加强供应链管理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响应速度,以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宋向清建议中国家居出口企业强化对国际主流家居市场的调研和策略制定,加强对智能化、绿色化、定制化家居产品的研发和量产,通过国际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体系;严格遵循所在国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在不同法律体系和不同民俗文化区域的适应性变革,做好涉外风险预警和防范;注重品牌培育,以良好的品牌形象获得市场认可,增强对国际市场的黏性;在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出现的背景下借力跨境电商扩大营销半径。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