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环球企业银行大中华区总裁黄健: 愿为中企出海提供助力
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在刚刚结束的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再次向世界释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号。几乎与此同时,海关总署也发布了一组外贸数据,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61万亿元,同比增长8.7%,可谓开门红。
实际上,中国为扩大对外开放所付出的努力,一直被国内外工商界人士所关注,并表示愿为中企出海提供助力。摩根大通环球企业银行大中华区总裁黄健近期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就感慨道,过去几年,全球贸易投资活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疫情的干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地缘政治的动荡,还有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都给全球贸易投资增长造成阻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贸易投资的表现依然稳健,这离不开中国政府层面积极出台稳外贸稳外资政策,积极实施RCEP,部分抵消了相关风险。
正如黄健所说,去年中国外贸运行总体平稳,中国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去年全球贸易量的增速不到1%,而中国在全球出口市场中的份额仍略有上升。
“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角度是,中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不仅制造业出口优势得到巩固,高科技服务业出口也得到大力发展。”黄健讲述了他参观一家头部手机企业的感受,该企业不仅产品高科技含量高,而且应用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流水线,每28秒就可生产一台手机。他当时就想,中国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将不断迈上新台阶,积累新经验,打造自己的“新质生产力”,这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也为全球经济的增长提供新的动能。
近年来,中企出海势头愈加猛烈,不少中企的全球化布局成为国际财经的热点话题。黄健观察到,越来越多的中企在拥有技术优势之后,拓展国际市场的方式就由出口逐步转向在海外布局产能。从流量来看,过去11年中国的对外投资流量都是全球前三,连续7年占全球份额超过一成;从存量来看,2022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2.75万亿美元,连续6年排名全球前三。从投资目的地来看,中企海外投资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分布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60%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占13%,欧洲占10%。“像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电子商务等中企优势行业的企业,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的输出,其整合供应链和品牌建设的能力也不断加强。”黄健补充道。
黄健认为,在未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中企出海策略也需要进一步升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除了供应链多元化外,还要做到供应链本地化;拓展多元化的市场并进行全球布局;重视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绿色可持续发展;培养和吸引国际化的人才。
随着中企出海大潮的来临,许多服务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为中企出海服务成为众多外资企业的重要业务。黄健以摩根大通举例说,过去几年,摩根大通业务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就是服务中企“走出去”,在此带动下,摩根大通环球企业银行业务在去年更是取得了双位数的增长。为帮助中企更好了解海外市场,摩根大通会不定期举办研讨会,针对不同市场的法规、税务、资金支付结算、跨境外汇风险管理等主题进行交流,并提供一揽子产品和服务。
“中企出海需要一些经验丰富的全球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伙伴既拥有全球经验,又拥有本地专长,能够帮企业量身定制相关战略,赋能出海过程。”黄健说,希望全国两会上提到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得到落实,营造一个持续、稳定、开放的投资环境,以让拥有全球资源的服务业企业更好扎根中国,助力中企出海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