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欧洲对华政策不应“屈服于美国利益”
西班牙《公众》日报网站12月8日发表题为《欧洲向美国屈服,影响中欧谅解》的文章,作者为胡安·安东尼奥·桑斯。文章编译如下:
本周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以支持合作结束,但几乎没有做出任何承诺。欧盟屈服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布鲁塞尔和北京意识到彼此在地缘政治和经济观念上的巨大差距。
这是自2019年以来举行的首次中欧面对面峰会。尽管此次峰会使中欧关系有所缓和,但各自战略立场仍然存在距离。
中国是一个新兴大国,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全球南方”——展示了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而欧盟尽管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拥有重要声音,但其呼声仍然被美国所掩盖。
事实上,欧盟与中国的差异在经济领域是显而易见的。欧盟对华贸易逆差近4000亿欧元,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北京说,这一数字“不可持续”。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何塞普·博雷利则表示,有必要研究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博雷利把球扔了出去,但并未提到欧洲在竞争力方面可能出现的错误或在生产力方面的失败。
趋势改变的前景对欧洲来说并不乐观。今年11月,中国出口出现数月来首次增长。这意味着中国工厂正在以较低价格吸引买家,从而有可能克服长期的需求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都呼吁中国扩大市场准入并改善欧盟投资者的条件。
然而,尽管欧洲人要求中国减少从欧洲进口商品的障碍,但矛盾的是,欧盟各国政府却接受了美国对向中国出口高科技零部件的制裁。
峰会前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买卖是双方的事情,如果欧方一方面在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方面设置严苛限制,另一方面希望大幅增加对华出口,这恐怕不太合常理。”
现在欧洲有不少声音强调,欧洲贸易的问题不在于中国可能设置的壁垒,而在于欧盟相应的强制规定。因此,有必要重新调整欧洲的整体战略,以平衡竞争与合作,从而保证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政府始终强调中欧之间的“伙伴”关系,其目标有多个:凝聚战略共识、加强政治信任、寻找共同利益点以及在这些领域的合作。
欧盟和中国领导人一致认为,有必要在国际舞台上寻求对话空间。冯德莱恩谈到了“共同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中国政府传达的信息很明确:中国和欧洲必须致力于建立一个多极世界。这受到很多欧洲战略家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