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国际贸易双向互动,大通道有大作用
繁忙的陆海新通道上,一边是笔电、汽车、智能穿戴设备等“重庆造”特色商品源源不断地“走出去”,一边是泰国榴莲、柬埔寨大米、越南巴沙鱼等东南亚特产争相涌入中国市场……今年上半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共运输货物7.8万标箱、货值12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14%,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的重庆,是新通道的主要发起者和重要建设者,自然而然也肩负着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的重任。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对重庆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更离不开重庆的关键作用。
近年来,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发展,重庆的东南西北四向物流通道和铁、公、水、空四种物流运输方式已经建成,为建立内畅外联、通江达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长江上游最大的枢纽港——重庆市果园港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果园港不仅在地理上、区位上实现了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三大通道的互联互通,也在物流上、贸易上实现了三大通道的无缝衔接。数年间,果园港年吞吐量从100多万吨增长到2400多万吨,发展势头良好。
得益于重庆海关支持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从果园港到发并实现常态化运作,以及果园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果园港先后获批水果、粮食、肉类指定监管场地。“今年6月份,果园港首批进境肉类顺利通关放行,口岸功能持续完善升级。”重庆海关副关长王宏翰的话中透露着喜悦与骄傲。
听得出,强化功能布局的同时,在通关服务和产业支撑方面的纵深推进,加快实现了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无缝衔接的脚步。
除了全面推广进出口货物“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监管,重庆海关还在全国首创了“离港确认”模式,将货物口岸作业时间进一步压缩1~2天;量身定制“分类监管、集中查验”模式,以满足果园港多场站、多功能、多通道的“水公铁”多式联运需求,以便捷高效的通关服务吸引更多国内外货物在这里集散分拨。
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带动了重庆更多新产业新业态兴起。新能源汽车从果园港既可以通过中欧班列发往欧洲,也可以通过新通道发往东南亚和非洲。不但东南亚的特产可以搭乘中老泰冷链直达班列运抵重庆,东南亚制造的电子产品也在通过铁海联运班列在重庆中转、再搭乘中欧班列运往欧洲。
由此,物流优势进一步转化为贸易优势。今年上半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联运近3.9万标箱。
正因为重庆市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独特地位,海关总署指定由重庆海关牵头,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海关深化合作共建机制。对此,重庆海关找准了牵头促合作、服务促开放、创新促经贸三个支点。除了牵头构建沿线15个海关齐抓共管、“口岸—属地”海关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组织召开区域海关联席工作会议,持续促进沿线海关资源互享、信息互换、监管互助,着力提升沿线通关便利化水平,重庆海关还率先在中老、中越班列全面推行铁路“快速通关”模式,促进境内段铁路进出口货物转关运输便利化。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了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15条重点举措,这对于助力重庆建设面向东盟、连接亚欧、辐射全球的国际物流枢纽,从而带动西部地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无疑将发挥更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