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华 学者:中西合作重在“优势互补”与“第三方市场开拓”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4月1日报道】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佩雷斯–卡斯特洪(Pedro Sánchez Pérez-Castejón)3月30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并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这也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继德国总理朔尔茨后,第二位访华的欧洲国家领导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表示,今年是西班牙与中国建交50周年,无论从经贸合作还是政治互信角度来看,此次桑切斯首相任内首次访华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西班牙将在2023年7月起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崔洪建认为,作为今年中国接待的首位欧洲领导人,桑切斯将是接下来中国与欧洲重启友好关系计划中的重要人物,这为中欧合作创造了新契机。
“中西两国如今都面临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压力。在科技革命大背景下,转型既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一方面双方要稳定传统的经贸合作,同时要开拓新的领域。”他说。
崔洪建强调,中方在产能方面有优势,欧方在技术标准方面有优势。“我觉得双方需要实现优势互补,彼此寻找一种新的合作且盈利的模式。这种合作不仅是双边层面,还可以拓展到第三方,延伸到与西班牙语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方面。”
近年来,欧洲对华舆论认知上一度呈现出负面消极态度,不同程度影响到了中西两国乃至中欧之间的合作。
对此,崔洪建认为,双方需要对形势及彼此利益的认识上,找到更多共识,维护此前双方达成的共同利益基础。
“最重要的是坚持务实合作。中西关系要尽快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新成长点。无论是在绿色转型领域还是数字经济、港口物流领域,双方仅要有意向,还要尽快落实到共同的政策和行动上来。只有不断把政策共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双方的关系才能继续有坚实的基础。”
今年以来,中欧高层线下频密互动。谈及访华安排时,多位欧洲政要都提到了乌克兰。在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中国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提出12条主张。
崔洪建认为,中西和中欧在乌克兰问题上,首先要明确双方的角色不同,从这个角度出发,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是很正常。
“这并不妨碍彼此在寻求化解危机的政治方式中寻求到共识。按照中方的12条立场,欧方已做出了一些回应,这里对中方立场表示理解,甚至赞同的观点会越来越多。我想今年双方还会在中方提出的12条主张基础上,不断交换意见,寻求共识。”崔洪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