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服务”成为我国应对大变局的底气

发布日期:2023-02-23 10:40:50来源:中国贸易报作者:张寒梅
202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关口,在2021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

202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关口,在2021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这为我国迈向贸易强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月21日,同济大学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办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贸易强国建设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就如何建设贸易强国建言献策。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商品贸易国,要为成为贸易强国而努力。国际社会对贸易强国的定义是一个国家的商品贸易拥有极强的竞争力,产品拥有较好的质量,在国际贸易中拥有重大产品的定价权、贸易规则的制定权和贸易活动的主导权。”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说,中国需要利用高水平对外开放来推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更加紧密的融合,使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发挥巨大的吸引力,让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更加畅销,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在他看来,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将使中国贸易与全球贸易更加紧密融合。

无论是之前我国加入WTO、签定RCEP等19个自贸协定,再到目前正在积极谋求加入CPTPP,启动DEPA谈判,不断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都是我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具体行动。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刘兴华认为,制度型开放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衔接的制度体系,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国内继续深化改革,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新动力;二是通过实行制度型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为促进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继续贡献中国力量;三是积极参与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的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和完善,为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提供中国智慧。

除此之外,贸易结构调整,特别是扩大服务业开放,促进服务业发展,将成为推动制度型开放,建设贸易强国的一条新路径。服务贸易是我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高水平开放的重中之重,制度型开放是服务贸易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我国贸易结构转型升级仍有巨大空间,关键是加快释放服务贸易潜力。在产业结构变革与服务业市场开放的双重推动下,如果高水平开放相关举措能够进一步推进和落实,预计到2025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将超过1万亿美元,占外贸总额的比重达到20%左右。

“服务贸易由此将在我国贸易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国服务’竞争力也将不断增强,成为我国应对大变局的重要底气。”迟福林说,我国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优化仍有较大空间,需要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特别是在稳步扩大服务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上下功夫,增强贸易结构转型的动力。

他认为,未来几年,我国要以RCEP为抓手,与其他成员国合力建设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是我国推动高水平开放的重中之重。务实推进RCEP进程,有利于拓宽贸易结构转型空间。

相关数据显示,RCEP生效前的2021年,中国与东盟服务进出口超过67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0%,如今,RCEP已经生效实施,中国与包括东盟在内的贸易伙伴的服务贸易潜力将进一步激发出来。

“在RCEP协定的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在入世100个部门开放承诺的基础上,新增了研发、管理咨询、制造业相关服务、空运等22个部门的开放承诺,并提高了金融、法律、建筑、海运等37个部门的承诺水平;同时承诺在6年内把服务贸易正面清单转为负面清单。”迟福林说,加快落实这些条款,将把中国巨大的服务需求与RCEP的服务贸易市场对接起来,推动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开放与改革直接融合成为新发展阶段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鲜明特征。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制度性变革与制度型开放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特点明显;扩大开放的重点由边境外向边境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层面延伸的趋势明显。”迟福林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是最大的改革。为此,需要加快深化服务领域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流动型开放,突出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建设,并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中倒逼全面深化改革。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