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埃及使馆公使衔商务参赞: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 跑出中埃合作加速度

发布日期:2022-12-12 08:46:32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作者:周振成
过去10年,中埃关系进入新时代,特别是2014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元首定向指路,中埃务实合作驶入快车道,并取得一系列标志性突破性成就。

中埃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过去10年,中埃关系进入新时代,特别是2014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元首定向指路,中埃务实合作驶入快车道,并取得一系列标志性突破性成就。  

贸易合作加大力度  

10月24日,初秋的尼罗河三角洲晴空万里。在距离首都开罗30多公里的PICO果园内,中国海关专家组、埃及农业部技术团队、两国使馆代表联合开展了芒果输华远程风险评估和考察。通过实地查看芒果种植、包装车间以及视频连线,埃方对中方专家的问题现场作出了回应。  

近年来,埃及鲜橙、葡萄、冷冻草莓、椰枣等优势农产品先后登陆中国市场。今年8月,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允许符合检疫要求的埃及新鲜石榴输华。在完成有关程序后,埃及芒果也有望于明年收获季节实现对华出口。双边贸易优势互补,2014年中国成为埃及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并保持至今。2021年双边贸易额近200亿美元,较2012年翻了一番。  

产能合作挖掘深度  

今年2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出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的塞西总统,双方决定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同埃及“2030愿景”对接,推进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等合作项目,推动中非合作论坛“九项工程”取得更多早期收获。  

目前,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已吸引134家企业入驻,实际投资额超过14亿美元,缴纳税费2亿美元,为4000人解决就业,带动5万人间接就业。中材国际成都院承建的贝尼斯威夫水泥生产线是北非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水泥产业集群。巨石(埃及)公司投资的玻璃纤维项目填补了埃及产业空白,90%以上产量销往国际市场,助力埃及成为世界第五大玻璃纤维生产国。这些投资契合埃及本地化生产和创汇需要,为埃加快工业化进程、提升国际竞争力作出积极贡献。  

工程合作展现速度  

在开罗以东约50公里的一片沙漠中,一座现代化新城正在快速崛起。其中由中建集团承建的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已完成全部20栋楼的主体施工,进入内部装修装饰和机电安装阶段。昔日荒漠如今一派勃勃生机,“埃及经济改革的名片”熠熠生辉。  

2013年至2021年,中国企业在埃签署工程承包合同总额近300亿美元,2021年新签合同额近40亿美元,增长25%。2022年9月,中航国际和中铁等承建的埃及和非洲首条电气化轻轨铁路——斋月十日城电气化轻轨正式通车运营,为往返于开罗老城区及新首都的500万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通勤服务。中材国际成都院承建的新苏伊士运河双悬臂平转铁路桥,是世界最长旋转钢结构铁路桥,桥梁开启时间由原来的25分钟缩短到18分钟。这些项目在疫情期间平稳推进,成为两国合作办大事的生动写照。埃及总理马德布利称赞:“这为埃及在疫情期间搞好经济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模式。”  

抗疫合作传递温度  

9月24日,由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教授倡导,中国政府向埃及妇女儿童和青少年捐赠新冠疫苗交接仪式在埃及生物制品与疫苗公司(VACSERA)的冷库隆重举行。这是落实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宣布的疫苗援助的重要行动。该冷库由中国科兴生物公司援建,可存储1.5亿剂疫苗,是非洲最大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疫苗储运中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已向埃及提供三批紧急医疗物资和五批新冠疫苗援助。2020年4月,中埃首个医疗合作项目——医用外科口罩生产线正式投产,使埃及口罩产能翻倍,极大缓解了防疫物资短缺问题。2021年6月,科兴与埃及企业合作生产的第一批本地灌装新冠疫苗下线,截至今年11月已累计生产近4000万剂疫苗。  

首届中阿峰会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中阿友好交往史上的一件盛事,开启了中国同阿拉伯世界关系新时代。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中埃两国将在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携手并进,全面拓展数字经济、工业、基础设施、新能源等各领域务实合作,深化利益相融、民心相通,共创美好未来。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