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进博会看中德合作
不少德国企业的展台亮眼出彩,产品种类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新款汽车,医疗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展示……不少企业已签下新的采购订单,达成新的合作意向。中德两国间这样热络合作的场景近年来屡见不鲜。
新华社报道,就在本届进博会开展前一天,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朔尔茨畅叙两国合作共赢的深远意义,谋划下阶段中德关系发展。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德要“在拓展传统领域合作潜力的同时,激活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新领域合作活力”。
优势互补 书写共赢故事
本届进博会上,德国大众、宝马、奔驰等多家车企带来了最新产品:新能源车、重载工况运输车、未来概念车……又是一场德系车迷的盛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车上应用了不少中国的零部件和技术。
眼下,全球汽车工业正迎来一场变革,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等新理念正在塑造新的汽车时代。中德两国在汽车行业的合作由此迎来新机遇:中国在电池、软件、汽车与互联网融合等领域具备优势,德国在质量管控、零部件整合等方面拥有技术积累。
近来,中德两国在汽车领域的合作活力不断激发。今年7月,德国汽车零部件厂商海拉宣布将在江苏常州建设新工厂。10月,德国大众集团与中国智能计算平台提供商地平线成立合资企业,聚焦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开发。宝马集团也透露,将再投资百亿元人民币扩建其在沈阳的高压电池生产中心。
宝马集团首席财务官、负责中国事务的董事尼古拉斯·彼得表示,宝马面向电动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过程中,中国是“最佳伙伴”。
开放互利 共享中国机遇
可以帮助老人翻身监控体征的5G智能护理床、两个红细胞厚度的全新超薄玻璃、助力钢铁行业转型的氢冶金技术方案……在今年的进博会上,不少德国企业拿出了当家产品、拳头产品。
“看好中国机遇”“决心深耕中国”“要与中国市场共成长”,不少德国企业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这源于中国向全球释放的明确信号: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习近平会见朔尔茨时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继续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为两国进一步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指明了方向。
朔尔茨总理此次访华,申请同行的德国商界人士约有百名,最终有12名企业高管获准随行,分别来自西门子集团、默克集团、德意志银行、巴斯夫集团和百欧恩泰公司等,涵盖制造、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这展现出德国工商界希望促进双边经贸合作的良好意愿,也显示出中国的市场规模优势和高效产业体系对德国企业的强大吸引力。
近一段时间,中国如磁石一般吸引着大量德国企业投产兴业。西门子集团成立“马可波罗”项目组,计划将与工业软件和工厂自动化有关的一些部门转移到中国;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投资的一体化基地项目首套装置于今年正式投产;光电行业巨头蔡司也在苏州启动以高规格研发与制造为目标的凤栖工程。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以德国车企大幅增加在华研发投资为例,指出这些公司“如果要保持全球竞争力,不仅要接触中国消费者,还要接触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技术专长”。
在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高岩看来,中国拥有完整高效的产业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在人才、质量、成本等诸多方面具有很强竞争力,这些都是吸引外资企业在华发展的关键因素。
50载交往凝结历史智慧
今年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50年来,两国贸易额由建交之初的全年不到3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2500多亿美元。如今,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50年来,从两国建交到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到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并建立政府磋商机制,再到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展望未来,中德关系应如何继续书写“共同发展、相互成就”的故事?
习近平总结中德交往50年的历史经验,点明当下保持中德关系平稳发展的关键:“中德应该相互尊重,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坚持对话协商,共同抵制阵营对抗、泛意识形态化等因素干扰。”
朔尔茨表示,德方希望同中方保持沟通协调,更好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德方也愿同中方就双方立场不一致的问题交换意见,增进了解和互信,努力稳定、巩固和发展德中关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形势越是复杂困难,中德就越要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对话合作。这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相信中德关系能够行稳致远,为增进人民福祉、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守护世界和平安宁发挥积极作用,继续书写合作共赢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