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欧航天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增强

发布日期:2022-10-03 12:49:43来源:欧洲时报作者:万依
2022年是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投入运营之年,计划于今年全面建成的中国空间站,将打造成一个面向国际社会开放的科技合作平台。

【欧洲时报10月2日报道】2022年是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投入运营之年,计划于今年全面建成的中国空间站,将打造成一个面向国际社会开放的科技合作平台。

9月30日,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将通过转位机械臂调整到永久停泊口,与天和核心舱就形成了“L”构型组合体,等待梦天实验舱的到来。

未来三个月内,中国空间站工程还将实施3次重大发射任务。

10月,梦天实验舱将发射升空,与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对接,之后空间站三舱形成“T”字基本构型,神舟十四号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中国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此后,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将发射,为中国空间站送去更多的“太空物资”。

今年年底,还有三名航天员将乘坐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神舟十四号汇合,届时,中国空间站将有6名航天员共同在轨驻留。

“中国空间站未来将打造成一个面向国际社会的开放的科技合作平台,造福全人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二院研究员、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在接受欧洲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已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最快有望在年底前送达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在建造时配备了国际标准接口,用于各国开展各类科学实验。后续中国空间站还会开展更多、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

中欧航天合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2001年7月,中欧签署“双星计划”合作协议,这是双方开展的重大空间科学探测合作,树立了中欧航天合作典范。

“嫦娥四号搭载了德国、瑞典、荷兰、沙特的仪器和设备;2021年,中国‘天问一号’与欧洲航天局‘火星快车’任务团队合作,开展了‘祝融号’火星车与‘火星快车’轨道器在轨中继通信试验,取得成功;中意合作的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中法海洋卫星先后发射成功。”杨宇光举例称,2015年中欧在载人航天领域也签署了合作协议,中欧航天员曾到对方的领域上开展训练。

目前,包括对地观测、遥感应用等在内的多个中欧航天合作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杨宇光认为,中国空间站建成后,中欧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将会进一步增强。

“欧中在航天领域的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我们对相关领域的长期合作及成果感到满意。”欧洲航天局国际关系部门负责人卡尔·伯奎斯特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关于中国载人航天的国际合作,杨宇光介绍,可以开展四个层级的合作:第一层级是联合实验,比如神舟八号飞船装载了中德联合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的装置;第二层级是外国航天员来访;第三层级是外国飞船造访中国空间站;第四层级是外国舱段对接中国空间站。

随着国际空间站退役日期的临近,中国空间站作为空间探索和国际合作平台的地位将更加重要。

“未来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很大概率会有外国宇航员、科学家、工程师到访。”杨宇光表示,目前已有外国宇航员在社交媒体上称要前往中国空间站。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