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运动深化奥中合作 冬残奥会续写冰雪之约

发布日期:2022-03-12 10:30:15来源:欧洲时报作者:楚杨
3月10日,由奥地利驻华大使馆、奥地利国家旅游局共同主办的“冰雪世界的童话王国”冬残奥会主题活动在奥地利驻华使馆官邸举办。

3月10日,由奥地利驻华大使馆、奥地利国家旅游局共同主办的“冰雪世界的童话王国”冬残奥会主题活动在奥地利驻华使馆官邸举办。

奥地利冬季运动氛围浓厚

活动现场,奥地利驻华大使利肯(Andreas Riecken)介绍奥地利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其成为冬季体育强国。利肯表示,在正在进行的冬残奥会比赛中,奥地利代表团现已取得奖牌榜第五名的成绩。“奥地利联邦宪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因为残疾而处于不利地位,残疾人必须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对此,奥地利驻华使馆商务参赞白明浩(Michael Berger)也指出,自2001年以来,残奥会一直与奥运会同时举行,并由同一城市承办,残奥会现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国际赛事。

白明浩介绍,奥地利残奥代表团共有46人,运动员16人,领队5人,教练人员25人。“我们感到非常自豪的是到今天为止,奥地利的运动员已经在滑雪项目中获得了8枚奖牌,在奖牌榜上排名第五。”

“几十年来,奥地利已经形成冬季运动文化的浓厚气氛,我们试图在我们的使馆也营造出这样的气氛。”利肯介绍,在奥地利使馆花园内,利用人造雪、木屋和火炉等元素布置的具有阿尔卑斯风情的冬季活动场地,也向来宾展示着奥地利文化和冬季体育传统。

残疾人群体关注度得到提升

本次活动中,来自不同行业参与到冬残奥会相关工作的嘉宾进行了分享演讲。其中冬残奥会火炬手、听力障碍人士朱轶琳在演讲中,用清晰的声音表示,很高兴看到来自全世界各地优秀的残障运动员来到北京,尽情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快乐,这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2008年,朱轶琳曾是残奥会志愿者培训讲师,为千余名社会志愿者培训讲解扶残助残的专业知识,传播残疾人包容、平等、共享的理念。10年多过去,她依旧坚守在残疾人事业一线,呼吁社会关注、关心残疾人群体。

作为冬残奥会火炬手,有先天性重度听力障碍的朱轶琳坦言,“这个荣誉不仅仅是个人的,更说明残疾人群体,特别是听障群体也能受到普遍的重视。冬残奥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迎接冰雪之约,奔向美好未来’,本身就表达了在全球疫情形势下,激励全世界残疾人爱护生命健康、共抗疫情的美好愿望。”

据了解,2016年原中国国家卫计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联合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患有听力障碍的人数是2.06亿人,占总人口15.84%。中度以上听力障碍有6720万,60岁以上的老年听力障碍人数是1.13亿。听力残疾人中有手语使用者和口语使用者。

朱轶琳对记者表示,残疾人朋友需要平等的交流环境和平等的展示舞台。“中国对运动员们,不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运动员都十分关注,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因此运动员可以在冬残奥会的舞台上展现自我,为国争光。”

朱轶琳还表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及其影响需要被持续关注。“如今对残疾人的关注度已慢慢提升,2008年是这样,今年更是如此。我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机会和平台让残疾人朋友展现自我、超越自我。同时,这也是社会观念的一种进步。未来,在无障碍设、相关法律环境、康复辅助器具等方面都可以达到国际水平。”

冬季运动深化奥中合作

利肯曾在冬奥活动中表示,奥地利人十分重视本届冬奥会。“冬奥会对奥地利而言非常重要,冬季运动在奥地利十分流行。冬季运动和冬奥会是奥中深化合作、发展商业合作的绝佳机会。”

白明浩也指出,奥地利为冬奥会提供设备的支持,如缆车、造雪机、冰面的制造、门禁系统、计时系统、特殊装备等等。同时,中国是奥地利的重要贸易伙伴。过去4年,奥地利向中国出口的冬季体育用品价值超过2亿欧元。奥地利看好中国冬季运动市场,预计未来每年在中国将销售30万到40万副滑雪板。

白明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中国在本届冬奥会上有多枚奖牌来自自由式滑雪项目,“这是中国年轻人富有创造力”的表现。“中国国家队曾到奥地利训练过多次。我们也为中国队的成绩感到骄傲,这是奥中两国良好合作的证明。”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