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政权更迭对投资的影响
[本文转载在中国投资参考,“走出去”导航网已获其授权转载发布]
截至2019年底,在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备案的中资企业已达600家左右,聘用当地雇员超过5万人,涉足行业日益多元化,除采矿业、农业、建筑业等传统领域外,金融、电信、能源、旅游、加工制造等行业正逐渐成为新的投资方向。
●中赞关系在波折中发展
●赞比亚主要行业投资前景
●赞比亚主要投资风险前瞻
自从1964年10月建交以来,中赞两国长期保持友好的双边关系。我国不仅是赞比亚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外援来源地,而且成为赞比亚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地之一。截至2019年底,在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备案的中资企业已达600家左右,聘用当地雇员超过5万人,涉足行业日益多元化,除采矿业、农业、建筑业等传统领域外,金融、电信、能源、旅游、加工制造等行业正逐渐成为新的投资方向。
2021年8月24日,随着赞比亚第7任总统哈凯恩德·希奇莱马(Hakainde Hichilema)宣誓就职,国家发展联合党(UPND)取代爱国阵线(PF)上台执政,这是赞比亚1991年实行多党制以来的第三次政权更迭。自此之后,中赞友好关系会不会出现逆转?赞比亚哪些行业值得投资,哪些风险亟需规避?这是已经在赞经营和即将赴赞投资的中资企业十分关心的话题。
中赞关系在波折中发展
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和有关机构的支持下,UPND在野期间曾经非议执政的PF政府奉行亲华政策,但在当选之后、就职之前的8月18日,希奇莱马在会见我国驻赞比亚大使李杰时表示,中国始终是赞比亚的好朋友、好伙伴,赞比亚希望借鉴中国发展经验,愿为两国互利合作营造良好环境,欢迎中方继续为赞比亚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积极贡献。由此可见,中赞关系仍将平稳发展,基本排除了发生逆转的可能性。然而,鉴于下列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存在,中赞关系有可能在短期内出现某种程度的波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因素。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PF政府向IMF申请获得14亿美元的金融援助计划,双方曾经进行过多轮谈判,始终进展不大。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后,赞比亚成为第一个主权担保债务出现违约的国家,更加难以达到IMF提出的援助条件。
作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控制的国际金融机构,IMF对于任何国家的金融援助计划历来制定了十分苛刻的附加条件。根据赞比亚媒体发布的有关信息,PF政府与IMF谈判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IMF要求PF政府公布中国融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同的详细信息,并且不得把金融援助资金用于对中国融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还本付息,然而PF政府遵守有关合同的保密条款,坚持平等对待所有债权人的原则,导致双方谈判工作旷日持久而进展甚微。
UPND政府上台执政以后,IMF迅速委任了长期空缺的驻赞比亚代表,并且与赞比亚有关部门恢复了中断数月的谈判工作。在出席第76届联合国大会期间,希奇莱马总统会见了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据赞比亚媒体预测,UPND政府可能在2022年初与IMF达成14亿美元的金融援助协议。这些协议会不会要求公布中国融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详细信息,有没有损害中国利益的有关内容?我们有必要进行密切关注。
美国的因素。作为非洲的资源大国和政治大国,赞比亚一直是中美外交斗争的前沿阵地。目前美国对于赞比亚的援助项目主要集中于医疗卫生领域,每年援助金额高达5亿美元左右。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期间,美国总统拜登没有会见任何非洲国家领导人,却在发言中对于赞比亚的第三次政权更迭盛赞有加,声称青年人的高投票率促成了UPND的上台执政。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结束后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希奇莱马总统会见了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获得了美国新增的1850万美元的援助资金。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PF政府执政后期曾经把美国驻赞比亚大使丹尼尔·福特(Daniel Foote)列为“不受欢迎的人”,迫使时任总统特朗普不得不召回该大使。希奇莱马总统在美国受到了超常的礼遇,获得了额外的援助,肯定要对美国挑拨离间中赞关系的要求多加考虑。
赞比亚的内部因素。在前两次“变天”之后,原执政党联合民族独立党(UNIP)和多党民主运动(MMD)逐渐“泡沫化”,新执政党开启至少十年的执政周期,并以反腐败的名义对于前任政府高级官员进行“清算”,其中UNIP的卡翁达(Kaunda)总统曾被剥夺国籍,MMD的班达(Banda)总统曾被剥夺司法豁免权。目前UPND政府正在修改有关法律,将规定政府签订的对外贷款合同只有在国会审议通过后才能生效;有关部门相继逮捕了涉嫌腐败行为的PF政府高级官员,严厉审查PF政府签订的所谓“腐败”合同,包括中国有关机构融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同。
笔者认为,在UPND政府开始执政的半年到一年期间,中赞经贸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波折。希奇莱马总统受到西方国家大力扶持,曾经批评PF政府与中国有关方面签订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同“不透明”,指责中资企业存在无视劳动用工、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法规等方面的违法行为。西方国家之所以要扶持希奇莱马上台执政,是因为赞比亚是美国牵头的围堵中国战略的重要一环,他们希望从希奇莱马的身上打开缺口。不过,中赞经贸关系毕竟经历过五十多年风风雨雨的考验,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的,不存在一方有求于另一方的问题。
赞比亚主要行业投资前景
采矿业
赞比亚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不仅仅有铜矿,而且有金矿、锰矿、铅锌矿、铀矿、铁矿和祖母绿宝石等多种矿产。赞比亚政府鼓励外国投资于采矿业,但要求外国投资者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履行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
目前赞比亚采矿业的命脉掌握在西方国家的跨国公司手中,其中铜矿的主要投资者是加拿大的第一量子、巴里克黄金,瑞士的嘉能可和澳大利亚的EMR资本,祖母绿宝石矿的主要投资者是英国的杰菲尔德公司(Gemfields)。根据赞比亚矿业部公布的2018年铜产量数据,第一量子公司控股了排名第一的康桑西铜矿和排名第二的卡鲁姆比拉铜矿,巴里克黄金公司控股了排名第三的卢姆瓦纳铜矿,嘉能可公司控股了排名第五的莫帕尼铜矿,EMR资本公司控股了排名第八的鲁邦比铜矿,而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公司控股了排名第六的卢安夏铜矿、排名第七的谦比希铜矿和排名第十的谦比希湿法炼铜厂。即使把三家子公司的铜产量相加,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公司的2018年铜产量仅为8.7万吨,勉强跻身于第五大铜生产企业,而排名第一的康桑西铜矿的铜产量达到25万吨以上,黄金产量达到4000千克左右。
目前赞比亚采矿业的格局出现了一些变化。PF政府在执政后期收回了印度维丹塔资源公司控股、2018年铜产量排名第四的孔科拉铜矿(KCM),收购了瑞士嘉能可和加拿大第一量子公司在莫帕尼铜矿的股权,从而使赞比亚政府拥有这两个铜矿的实际经营权。然而,债台高筑的赞比亚政府显然无力长期经营这两个铜矿,寻求新的国际投资者将成为无奈的选择。亲西方的UPND政府上台执政之后,中资矿业公司能不能从中获得一个或者两个铜矿,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
农业
赞比亚的农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有丰富的土地和淡水资源,而且有适宜的气候条件。该国既有为数极少的现代化农业企业,开发面积动辄数万公顷,也有为数众多的小规模农户,开发面积不过数十公顷。目前在赞比亚从事农业的中资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大多属于中小企业,开发面积超过1万公顷的中资农业企业只有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公司旗下的中垦农场。这意味着中赞农业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各个细分领域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和商业机会,例如赞比亚政府曾经与沙特政府签订过每年出口100万只山羊的协议,但由于各种原因该协议一直未能执行;赞比亚拥有南部非洲地区45%左右的地表水资源,但水产品的年进口量却高达8万吨左右;赞比亚的玉米和其它农作物自给有余,而8个邻国都属于缺粮国家。所有这些因素都表明,只要投资到位、管理得当,中资农业企业能够在赞比亚市场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加工制造业
赞比亚加工制造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两类客户:一是建筑行业,二是采矿业。
UPND政府上台执政以后,建筑行业的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而采矿业可能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多年以来,赞比亚历届政府一直致力于延长采矿业的价值链,然而,由于主要矿业公司的控股权掌握在外国投资者手中,始终难以如愿以偿。依托于我国无与伦比的加工制造能力,中资企业可以把加工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定位于矿产加工业和配件供应业。赞比亚的铜矿开采业拥有上百年历史,积累了大量的尾矿石和冶炼废渣。在冶金新技术的推动下,这些废弃多年的尾矿资源成为中资企业眼中的“香饽饽”,有望加工成为铜精矿、粗铜或者电解铜。
采矿业的配件供应问题在赞比亚一直比较敏感,当地供应商一直要求外资控股的矿业公司提高当地采购比例。UPND政府上台执政以后,提出了每年产铜100万吨的目标,承诺适当调整矿业税收体制,这将刺激采矿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为配件供应业带来旺盛的市场需求。
建筑业
在过去的十年里,得益于我国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积极参与,PF政府开工建设了公路、桥梁、机场、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有些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有些项目则出于非经济因素而仓促上马,短期内看不到回收投资的任何前景。例如在偏僻地区建设的柏油公路,驱车上百公里也很难看到几辆机动车。分别位于卢萨卡和铜带省的国际机场确实美仑美奂,但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间门可罗雀,即使在新冠疫情结束之后,试图通过机场运营收入来收回数亿美元的投资额恐怕很难实现。目前赞比亚已经陷入债台高筑、入不敷出的危险境地,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处于实际停工的状态,UPND政府在审查所谓的“腐败”合同的同时,对于具有较大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能“保”,对于缺乏经济效益的项目可能“压”。总体而言,赞比亚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时代已经结束。
赞比亚主要投资风险前瞻
政治风险
自从1964年10月获得政治独立以来,赞比亚经历的三次“变天”都实现了平稳过渡,没有出现流血冲突,从而被誉为非洲的民主灯塔与和平绿洲。新政府对于涉嫌腐败行为的前任政府高级官员进行政治清算,但对于外国投资者与前任政府合法签订的有关合同还是予以尊重的。因此,赞比亚投资的政治风险很小。
法律风险
赞比亚继承了英国殖民地时期留下的法律体系,并且在独立后的50多年里出台了几百部成文法律,基本涵盖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绝大多数赞比亚人,上至总统,下至平民,对于相关法律都有敬畏的心理。然而,某些初来乍到的中国投资者对于赞比亚法律规定一无所知,企图走捷径,往往陷入困境,有的遭到诈骗,有的身陷囹圄。因此,中资企业投资者和运营者都要增强法律意识,掌握法律知识,尽可能避免法律风险。
市场风险
赞比亚既是一个小国,只有1800万左右的人口,也是一个穷国,属于联合国确定的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这就决定了赞比亚的中产阶级稀少,本地消费能力有限。如果投资项目的目标客户为当地市场,则初期投资规模不宜过大,而应根据当地市场的占有率来逐渐扩大投资规模。如果投资项目的目标客户为国际市场,则可以根据原料供应量和自身经济实力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投资规模。
其它风险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赞比亚青年的失业率在50%以上,因此在赞比亚从事投资和经营业务的中方人员要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风险予以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生人身受到伤害或者财产受到损失的案件,当地警察的办案能力低下,司法系统的审判程序冗长,有可能出现受害者难以维权而加害者逍遥法外的局面。
赞比亚失业率很高,当地员工找到一份工作不太容易,但不等于雇主就可以实行克扣工资或者强迫加班等违法措施。许多中方管理人员的英语水平有限,又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导致劳资纠纷频发,进而损害了企业形象。UPND上台执政以后,在维护当地员工的合法权益方面只会越来越强硬,投资者需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