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平台频封号 出海合规待破题
账号被封、资金冻结……自今年4月份以来,跨境电商平台亚马逊依据《卖家行为准则》等格式条款,对平台上的诸多卖家实施封店,波及众多中国卖家。
“封号”风波还在持续发酵。有媒体报道,9月13日,多家中国公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区地方法院对亚马逊提起集体诉讼,寻求“拿回被亚马逊非法、不当扣留的资金”。事件走势备受各方关注。
对此,多位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表示,合规是所有跨境电商企业的必修课,这在品牌出海的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集体诉讼是中国卖家主动适应海外市场秩序和规则的体现,市场参与者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
合规警示
风控一直是跨境电商平台的顽疾之一。亚马逊打击“付费点评”的行为有其内在合理性。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方超强律师强调,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诚实信用、公平公正都是商业经营的基本原则。具体到电商领域,购物点评是消费者判断商品实际情况和商家服务情况的重要参考,堪称消费者“趋优避坑”的指南针。良好的购物点评记录是商家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竞争优势,健康有序的点评机制也是平台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卖家采取违背平台规则的手段,不当获取对其有利的点评,是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是平台以及平台内同业竞争者的利益。
针对卖家在平台的违规操作,亚马逊进行封号处理虽然是平台为保护良好交易环境的合理措施,但在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律师看来,平台账号封禁并不是亚马逊扣留卖家账户资金的合理理由。面对亚马逊这一行业巨头,单个企业进行诉讼的胜算并不大,联合诉讼是卖家正常的对抗决策。但是亚马逊在其开店协议中保留有“全权处理违规卖家资金”的条款,同时还禁止卖家对亚马逊发起集体诉讼。“该类条款是否会被法院认定无效,取决于相应州法律的具体规定。这也是本案的诉讼焦点之一。”
或有突破
根据亚马逊服务业务解决方案协议中的相关争议条款,争议解决方式是仲裁,入驻卖家无权选择诉讼,更明确排斥集体诉讼。而中国卖家在亚马逊开立账户时相当于已经认同平台有关争议条款。因此,在起诉平台处罚不当的案件中,卖家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但方超强分析指出,倘若亚马逊的处罚依据和证据存在缺陷,商家也有胜诉可能。胜诉的突破点有二:一是作为处罚依据的协议或平台规则是否合法有效;二是是否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被罚商家存在被处罚的行为。
8月份,德国一家研发销售医疗技术产品和化妆品的公司在针对亚马逊封停账号的诉讼中胜诉。德国汉诺威地方法院根据反垄断法,令亚马逊解除对该公司账号的封锁,并不得销毁该卖家已存储的未售出货物。这无疑提振了卖家寻求权益保障的信心。
“中国卖家的集体诉讼是无奈之举,注定充满艰辛和曲折,但也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出路。”德恒律师事务所深圳办公室合伙人吕友臣律师表示,该案在平台强势、涉嫌垄断的背景下存在突破的可能性。一旦案件被受理,卖家的诉求会得到不同层次、次序先后不同的满足。如返还账号中的剩余财产相对比较容易,要求解封账号恢复经营则相对困难,而要求认定亚马逊违反约定或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则难上加难。
无论诉讼结果如何,亚马逊大规模封禁账号对于中国商家的教训无疑都是深刻的。“入驻境外电商平台的商家一定要熟悉平台规则,善用平台规则,否则面临的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毕竟有实力在美国通过集体诉讼维权的商家,只是少数顶级玩家。”方超强表示。
对于亚马逊“封号”风波,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9月30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持续关注个别国外电商平台对中国部分平台企业所采取的举措,已经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和指导企业有效应对。”商务部已指导深圳等地出台支持举措,进行法律援助;推动国外电商平台为中国企业提供后续服务;并开展跨境电商专题培训,帮助企业更好熟悉平台规则。从目前情况看,中国跨境电商总体保持快速增长。
未来,商务部将鼓励企业多元化经营,为企业提升风控水平、加强与国际经贸规则和标准对接提供帮助,坚决支持企业采取合理措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将继续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