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集团海外新能源业务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日期:2021-02-01 10:54:07来源:微信公众号 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作者:胡磊闯 郝梦朔 唐远捷 王全亮
三峡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积极开发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业务,努力将新能源业务作为集团公司第二主业进行打造,并致力于成为海上风电引领者。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本网已获授权转载)

作者:胡磊闯 郝梦朔 唐远捷 王全亮

单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是改善全球能源消费结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起,欧美发达国家为了支持清洁能源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的政策法规,有效地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发展。彭博能源财经和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约3,800亿美元,其中风电投资约1,430亿美元,太阳能投资约1,410亿美元,地热能投资约770亿美元,传统的水电投资约220亿美元,不足2013年投资最高峰700亿美元的1/3。2019年全球清洁能源总装机约2,530吉瓦,约为2010年清洁能源装机的两倍,其中太阳能总装机增速最快,2019年装机约590吉瓦,约为2010年装机的14倍,风电装机增速紧随其后,2019年风电装机约623吉瓦,约为2010年装机的3.4倍。 

伴随世界能源技术的创新发展,能源新技术与现代信息、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太阳能利用技术不断成熟,大规模储能技术有望突破,各国纷纷抢占能源技术进步先机,谋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竞争制高点。有关数据显示,全球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发布了面向中长期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全球约180个国家制定了清洁能源发展目标,约150个国家出台了支持新能源发展政策,大力发展新能源已在全球形成广泛共识。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积极开发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业务,努力将新能源业务作为集团公司第二主业进行打造,并致力于成为海上风电引领者。近年来,三峡集团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绿地投资建设、股权收购等多种方式开展国际新能源业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编队出海的巴基斯坦风电模式

一、项目基本情况

巴基斯坦风电一期项目位于巴基斯坦信德省首府卡拉奇市,项目装机容量4.95万千瓦,共有33台发电机组,单台发电机组装机0.15万千瓦,项目年基准利用小时约2,800万千瓦,年基准发电量约1.39亿千瓦时,项目总投资约1.3亿美元,项目开发模式为BOO,特许经营期20年,项目投资方为三峡集团控股的中国三峡南亚投资有限公司,项目于2013年1月31日开工建设,2014年11月25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项目自投产发电以来,运行稳定,效益良好。

二、主要经验

一是以中小型项目开发为手段熟悉市场规则,为后续大规模发展提供经验。巴基斯坦风电一期项目是三峡集团在巴基斯坦市场投资建设的第一个风电项目,与水电项目相比,风电项目具有周期短、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三峡集团通过实施巴基斯坦风电一期项目,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巴基斯坦电力市场基本情况、电价政策、项目开发流程和政府审批流程,为三峡集团后续开发巴基斯坦风电二期项目、卡洛特水电站和科哈拉水电站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和决策参考。

二是编队出海,充分发挥中国的产业链整体优势。巴基斯坦风电一期项目的投资方为中国三峡南亚投资有限公司,设计方为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EPC总承包商为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监理为上海东华工程咨询公司,设备供应商为金风科技,项目的机组设备90%来自国内。三峡集团通过实施巴基斯坦风电一期项目,实现了中国风电整体产业链走出国门。

三是坚持属地化经营,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巴基斯坦风电一期项目无论是在建设期,还是在投产运营期,始终坚持本土化经营原则,尤其是在项目运营期,风电一期项目除主要领导等关键岗位由中方人员担任外,其他岗位均由本土员工担任,项目属地化率约90%。通过属地化经营,不仅大幅降低了项目的用工成本,而且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获得了当地居民的支持,有效降低了项目的社会风险。

股权多元化的境外清洁能源基金模式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为拓宽境外清洁能源融资渠道,有效降低投资风险,三峡集团于2014年底与复星国际、易方达基金在开曼共同发起设立了境外清洁能源投资基金。基金共两期,一期基金主要投向与葡萄牙电力公司合作的欧美发达国家具有稳定现金流的清洁能源发电项目;二期基金主要投向国际市场其他新能源项目,基金采取有限合伙制,基金最初投资方为复星国际、三峡集团和易方达基金,三家投资人出资比例分别为50%、33.33%和16.67%,三家投资人共同向基金派出董事和监事。

截至2019年底,基金初始投资人复星集团和易方达基金已退出基金,现有投资人为三峡国际、三峡资本以及粤财控股。基金自成立后,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底,基金一期和二期先后完成澳门电力、波兰风电、意大利风电、葡萄牙ENEOP风电、秘鲁查格亚水电五个投资项目,总投资额约10亿美元,项目收益良好。

二、主要经验

一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分散投资风险。通过设立基金,有利于利用社会资本发展主业,利用外部金融资本解决外汇资金短缺,有利于分散项目风险。在基金已完成的五个投资项目中,其中四个项目三峡集团只持有基金33.33%的股权,但三峡集团作为产业投资人,负责管理和运营投资项目,在不失去控制权的情况下,以较少的投入撬动了更大的社会资本。

二是探索混合所有制模式,提高运营效率。设立基金有利于发挥产业和资本的互补优势,在基金的运作过程中,其他社会投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本运作优势和三峡集团的清洁能源产业专业优势,按照三峡集团的项目评价标准评判项目,打造和锻炼出了一支成熟的市场化的国际投资团队。

三是为集团孵化储备境外清洁能源项目。根据三峡集团与基金的有关协议,基金投资的成熟运营项目,三峡集团可以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对项目享有优先认购权,通过基金先行投资,三峡集团后续再收购项目,有利于加强三峡集团对项目的熟悉和了解,可以较好地避免投资初期的风险,对于孵化境外业务具有重要作用。

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德国海上风电模式

一、项目基本情况 

德国稳达海上风电项目由美国黑石集团与德国风电开发商Windland共同投资开发,项目总装机28.80万千瓦,风资源情况良好,年均风速约9.8m/s,年等效利用小时数约4,600小时,设计年发电量13.33亿千瓦时,项目资产质量高,项目安装的80台西门子3.6MW风机是当时全球安装最多、业绩良好、运行稳定的明星机型,项目拥有长期固定电价,可以实现低风险、稳定的投资回报,是全球第一个获得投资级信用评级的海上风电项目。

稳达海上风电项目于2011年8月完成项目融资并正式开工建设,2014年4月完工交付,2015年2月全部并网发电。与绿地投资项目相比,稳达海上风电项目作为已投产发电的项目,可以规避项目前期及建设期风险;项目拥有一支79人的管理和运维团队,可以满足项目的日常管理和运维工作;德国具有稳定和吸引力的可再生能源法政策,投资环境稳定,风险相对可控。

2016年初,黑石集团通过竞标方式面向全球投资者出售其持有的项目80%股权,三峡集团于2016年2月完成非约束性报价,2016年4月完成约束性报价,2016年5月签署排他性协议,2016年6月在中德两国总理见证下签署投资协议,并在2016年7月完成股权交割。

二、主要经验

一是三峡集团的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清洁能源发展战略为成功竞标该项目奠定了基础。三峡集团长期致力于清洁能源发展战略,综合实力、资本实力和投融资能力较强,资本运作经验丰富,技术和管理一流,在与众多国际投资人竞标时,三峡集团的收购价并非是最高的,但却最终成功中标项目,主要依赖于三峡集团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专业优势。

二是提高决策和审批效率,是项目成功竞标的重要保障。海外优质并购项目存在交易时间短、竞争激烈、谈判内容多、审批复杂等特点,决策和审批效率对于项目成功竞标非常重要。

三峡集团自2016年4月决定收购该项目开始,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完成了项目约束性报价、排他性谈判、获得了国资委、发改委、商务部、外管局以及德国外商投资审查和反垄断审查等一系列监管机构审批,最终顺利完成了项目交割。

三是周密有序的融资安排为及时完成项目交割提供了重要支撑。根据黑石集团要求,在投标约束性报价的同时,必须一并出具银行融资承诺函,确保具备交割履约能力。三峡集团与银行通力合作,银行在黑市集团规定的时间内为项目出具了本次投资并购的全额融资承诺函,为三峡集团投标成功增添了重要筹码,确保了项目交割的有序完成。

四是为国内海上风电开发提供了经验借鉴。该项目有一只79人的海上风电设计、建设、运营完整经验的专业团队,三峡集团在收购成功后,通过选派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全面参与该项目的运营管理,深入了解和掌握了欧洲成熟的海上风电产业链体系,在风资源评估、运维策略、管理整合等方面积累了更多经验,很好地锻炼了自身队伍,为三峡集团实现海上风电引领者的既定目标奠定了基础。

通过多年的国际业务实践,三峡集团在国际新能源业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也面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和境外疫情等多种叠加的风险挑战。面对挑战,三峡集团将不断加强境外合规管理,加强政治风险研判,多措并举防控风险,确保国际业务行稳致远。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