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起案例看中国锂电企业出海逻辑

发布日期:2021-01-04 14:11:40来源:高工锂电网作者:
想要在海外设厂进入国际市场,中国锂电企业就必须在技术、产品、规模、性价比、资本等硬实力方面具备核心竞争力,做好长远的战略规划。

摘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想要在欧洲大展拳脚自然离不开其背后供应链的支持,中国锂电供应链企业跟随出海成为必然趋势。

2020年欧洲电气化加速,一批具备“走出去”实力的中国锂电企业相继在欧洲建厂布局,带动中国锂电产业链出海。

2018年7月,宁德时代宣布拟投资2.4亿欧元(约19亿元人民币)在德国图林根州埃尔福特市设立电池生产基地及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拉开了中国锂电企业登陆欧洲的序幕。

宁德时代德国建厂的背后,是其已经并与宝马、戴姆勒、大众、沃尔沃、PSA等多家欧洲主流主机厂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宁德时代落子德国也吸引了其它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跟随。孚能科技宣布投资6亿欧元(约合46亿人民币)在德国建电池厂;蜂巢能源宣布投资2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5亿元)在德国建设年产24GWh电池工厂;微宏动力PACK工厂落户德国,初期规划年产能1.5GWh等。

上述电池企业欧洲建厂的目的是为其欧洲客户提供就近配套服务,抢占欧洲动力市场,与日韩电池企业展开正面竞争,提升国际竞争水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想要在欧洲大展拳脚自然离不开其背后供应链的支持,中国锂电供应链企业跟随出海成为必然趋势。

在此情况之下,包括天赐材料、新宙邦、星源材质、江苏国泰、石大胜华、星源材质、科达利、利元亨等一批中国锂电材料和设备企业已经宣布在欧洲设厂,同时还有更多中国锂电企业制定海外建厂计划,预计将在2021-2022年落地。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锂电企业出海建厂案例已达15起,其中动力电池领域4起、材料领域10起,设备领域1起,涉及金额超370亿元。欧洲成为了中国锂电企业的投资热土。

与直接出口产品不同,中国锂电企业相继在欧洲建厂背后反映出以下信息:

一是手握巨额订单或项目定点,与海外客户达成长期合作,成为中国锂电企业出海的直接原因。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有一批技术领先的锂电产业链企业进入了国际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的供应链,为上述企业直接供货。

欧洲电气化进程加速释放巨大的动力电池市场空间,欧洲成为全球动力电池新基建的主阵地。

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在欧洲建厂提供就近配套是中国锂电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而斩获巨额订单则是驱动中国锂电企业出海的直接因素。

例如,宁德时代获得宝马7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78亿元)动力电池采购订单;孚能科技与戴姆勒签订2021年至2027年合计140GWh动力电池供货协议;蜂巢能源获欧洲客户采购定点7GWh;科达利拿下Northvolt合计40GWh方形电池所需壳体的供货合同;星源材质与Northvolt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

此外,新宙邦、天赐材料、星源材质、科达利等企业此前已经和LG化学、三星SDI等韩系电池巨头达成了长期合作,在欧洲建厂有助于加深其与海外客户的合作,提升海外销售占比。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进入外资电池的国际供应链之外,给中国电池企业在欧洲提供就近配套也是中国锂电材料和设备企业出海建厂的重要因素。

宁德时代、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等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欧洲建厂,必然要求其上游供应商提供就近配套服务,进而带动中国锂电供应链出海。

二是中国锂电材料及设备全球化配套加速,中国锂电产业链整体出海渐成趋势。

经过10年的培育,中国锂电产业链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在技术实力、产品性能与成本等方面形成了成熟的体系与经验,深度参与欧洲大规模电池项目建设,开始从国内走向国际竞逐全球化。

在动力电池领域,全球十大动力电池装机排名中,中国占据五个席位,国际市场占比快速提升。

在四大锂电材料领域,国内四大材料的自给率已经超过90%,近三年中国四大材料出货全球占比均超过55%且有上升趋势,头部材料企业加速向全球主流动力电池企业供应链体系渗透。

在锂电设备领域,国产设备的替代化基本结束,部分设备甚至出口进入日韩电池供应链。

总体来看,从上游矿产到关键材料再到电池,中国每个锂电产业链环节都已拥有参与海外竞争实力的企业,中国锂电材料及设备全球化配套加速,中国锂电产业链整体出海渐成趋势。

凭借完善的产业链配套、高效快速的服务响应、集聚化的规模生产制造及成本等优势,中国锂电企业有望助力欧洲建立本土化的供应链,增强中国锂电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锂电企业出海建厂是大势所趋,但也面临着多重压力和挑战。

一方面,中国锂电产业链海外建厂布局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

与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在欧洲深耕多年相比,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欧洲市场的根基较浅,国际市场占比较低,国产电池导入国际主机厂供应链可能在前期需要经过多年的验证,要求中国电池企业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和在国内投资布局相比,中国锂电企业在海外设厂面临的难度和挑战成倍提升。

除了高昂的投资成本之外,如何应对欧洲的政治环境、排放法规、基建要求、产业链配套、专利纠纷、企业文化、人才管理和客户要求等方面,对初次出海的中国锂电企业而言都是新命题。

由于前期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是政策推动型市场,中国锂电企业的成长发展很大程度受益于政策支持。而现在想要在海外设厂进入国际市场,中国锂电企业就必须在技术、产品、规模、性价比、资本等硬实力方面具备核心竞争力,做好长远的战略规划。

以下为中国锂电企业出海布局部分案例,且看下文:

宁德时代141亿元建设德国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2018年7月,宁德时代与德国图林根州州政府签署了投资协议,计划投资2.4亿欧元在德国图林根州埃尔福特市设立电池生产基地,预计2022年可实现14GWh的电池产能。2019年6月,宁德时代对该项目追加投资,增加后项目投资总额将不超过18亿欧元(约合141亿元人民币)。

蜂巢能源155亿元动力电池项目落子德国

2020年11月,蜂巢能源宣布在德国萨尔州建立其欧洲电池工厂,项目总投资2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5亿元)将建设一座年产能24GWh的电芯工厂和PACK工厂,分别于2023年底和2022年中建成投产。

孚能科技建设德国动力电池工厂

2019年5月,外媒报道称,孚能科技计划在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比特菲尔德-沃尔芬镇建立电动车电池厂,拟投入逾6亿欧元(约合46亿人民币)建设新电池工厂,初始产能为6GWh/年,后期将提升至10GWh。

微宏动力PACK工厂落户德国

2019年,微宏动力德国子公司宣布将在德国柏林附近的路德维希斯费尔德镇建立一座动力电池PACK工厂。一期项目投资43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4亿元),初期计划年产1.5 GWh,后期将扩充至6GWh。目前该工厂已建成,计划在2021年3月启动其第一条生产线。

星源材质1.3亿元投建欧洲隔膜工厂 

2020年9月,星源材质发布公告称,公司已通过瑞典公司及投资建设欧洲工厂一期项目议案,积极开展欧洲工厂扩产项目。欧洲工厂一期项目投资金额约1.3亿元人民币,新建涂覆隔膜生产线四条,年产涂覆隔膜约9000万平方米。预计2022年建设完成。

天赐材料2.75亿元投建捷克电解液工厂

2020年8月,天赐材料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天赐材料捷克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项目(一期),项目总投资2.75亿元。2019年10月,天赐材料发布公告分别在韩国和捷克成立子公司,在当地开展电解液生产经营业务。

新宙邦年产4万吨电解液项目落户波兰

2018年6月,新宙邦发布公告称,拟在波兰设立子公司,注册资本5750000兹罗提(约合1000万元人民币),投资建设年产40000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5000吨NMP和5000吨导电浆项目。

江苏国泰在波兰投建4万吨/年电解液项目

2017年12月,石大胜华发布公告称,拟在波兰成立子公司投资建设4万吨/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项目总投资3亿元。

石大胜华在波兰/捷克建设锂电材料项目

2019年3月,石大胜华发布公告称,拟与PCC Rokita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投资1.7亿元建设一期2万吨/年碳酸乙烯酯项目。2020年10月,石大胜华宣布拟在捷克成立子公司,预计投资1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789万元),主营锂离子电池原材料(含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的销售、化学品贸易等业务。

科达利三度落子欧洲建设结构件生产基地

2020年,科达利接连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在德国、瑞典和匈牙利设立子公司,并分别投资6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7亿元)、5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94亿元)和3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33亿元)建设科达利德国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和科达利瑞典生产基地一期项目,以及科达利匈牙利生产基地一期项目。

利元亨落子德国

2019年末,利元亨成立首家海外全资子公司——利元亨(德国)有限责任公司,与利元亨在美国、加拿大、瑞士的办事处共同推进总部国际业务发展。截止目前,利元亨德国已与多个欧洲车企及其动力电池供应商建立良好联系。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