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复苏新政”风暴下,如何扩大新能源企业“走出去”生态圈?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世界各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重振经济也迫在眉睫,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推出经济复苏计划、刺激方案,不约而同地把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作为首选。”这是12月15日,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主任翟东升在合肥召开的第三届新能源国际金融和前沿技术论坛上做出的判断。
在多国推出“绿色复苏新政”的大背景下,我国新能源企业能否抓住新商机,如何扩大新能源企业“走出去”合作生态圈?在由新能源国际投资联盟(IIARE)主办的上述论坛上,多位能源行业和金融机构从业者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见解。
新能源国际投资联盟理事长、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泽翔表示,全球经济正面临新冠疫情及其衍生影响的严峻挑战,新能源项目开发实施、产业资产配置的时空布局和发展节奏受到一定影响。但这种冲击是短期的、阶段性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致意见、绿色发展的理念以及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方向没有改变。
在对大趋势做出判断后,吕泽翔进一步建议,我国新能源企业要把握“走出去”节奏,继续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加强“走出去”经验总结和分享,创新投融资工具;要引领中国新能源行业标准、技术、产品、工程、资本、运维“走出去”;要创造中国新能源“走出去”生态伙伴圈,积极与优势投融资机构、大客户、咨询机构、智库等建立和保持紧密合作。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贵清透露,中国的光伏产品已出口到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于未来发展,王贵清建议,中国新能源龙头企业应该更加团结协作,抱团“走出去”将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新能源国际投资联盟要成为新技术、新理念、新合作方式的创新引领者,运用中国优质资源,创新海外合作模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就资本如何助推新能源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的话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战略局经济学家汪骁、渣打银行(中国)项目及出口融资部总经理张明、中拉产能合作基金投资总监刘杰、中国能建葛洲坝国际公司副总经理原莹莉展开讨论。
另外,论坛上多位金融行业人士介绍了多个中国能源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建设能源项目并获得绿色金融支持的案例。他们还预判,金融资本对气候和绿色相关项目的支持力度有望逐年增加。他们还建议,中国能源企业在海外开展项目时要争取引入多种国际资本,这样可以在降低国际投资风险的同时,提升企业国际合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