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企业走出去要选择安全的金融伙伴
“我们需要提升企业,特别是深度介入全球化企业的风险意识,引导这些企业选择安全的金融合作伙伴。”财政部原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10月19日表示。
当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在北京举办“中国企业‘走出去’金融风险防范”专题研讨会,贾康在研讨会上提出了上述观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原巡视员、研究员魏加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张承惠,财政部原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合伙徐阳,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金海年出席专题研讨会并给出建议。
贾康认为,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球范围内投资环境有所恶化、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攀升的情况下,打造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成为必然选择。
“双循环中,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推进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在现代化路径上发展的要义,其中就包括中国企业更为积极地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参与海外投资。而在这个过程中,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拓展、开展相关业务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和环节。”贾康强调。
贾康认为,在“双循环”下,经济金融安全关乎命脉。现实表明,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和金融开放,必须加快金融监管国际化进程,坚守底线防范金融风险,全力保障金融和企业的安全。
贾康认为,显然中国方面在提升企业(特别是深度介入全球化的企业)的风险意识,引导他们选择安全的金融合作伙伴的同时,还需要在外资金融引进过程中,建立有效的防范、预警和监管机制。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合伙徐阳对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进行了总结。她表示,“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体量越来越大,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主要风险包括境外上市融资的风险、境外投资并购的风险、汇率的风险、反垄断风险、债务风险、政治风险等六个方面。”
对于境外上市融资的风险,徐阳分析认为,虽然登陆欧美证券市场比较容易,但是后面监管非常严格,业绩要求也非常高。据相关统计,纳斯达克板块,有70%的中国企业最终退市。中国企业的境外上市成本主要包括两方面,融资成本和制度成本,每年企业要维持上市,成本占融资额的10%-30%之间,成本比较高。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提出了防范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金融风险的建议。他认为,中资企业和中资银行应该搭建成“航母舰队”,大家携手出海,中资银行需要加快国际化,中资银行应该跟随企业,工商企业走到哪里,中资银行的服务就服务到哪里。除此之外,建议打造一个中资银行服务中资企业出海的数字化平台,形成中国企业链接金融机构的平台,各家金融机构同时在线,为中国企业提供跨境的贸易结算、投资、融资、交易、租赁等多方面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