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涛:影响中亚地区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下)
作者:许涛 中安华盾高级顾问
第二是人口压力正在形成。2019年初,哈萨克斯坦国际关系委员会发表题为《2019年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十大事件》的评估报告,其中第六部分即“人口趋势”。这份报告提出这样几个动态指标:一是2017年中亚地区总人口超过7000万;二是由于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中亚各国人口正逐渐接近联合国制定的老龄化标准;三是2019年中亚各国儿童人口(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一条规定:“儿童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继续增长,预计会占地区总人口的约30%。有关专业国际机构根据现有各项指标进行测算,预计到2025年中亚地区总人口将达7822.26万(哈萨克斯坦1961.02万、吉尔吉斯斯坦667.5万、塔吉克斯坦1036.03万、土库曼斯坦643.05万、乌兹别克斯坦3514.66万),而到2030年将达8197.25万(哈萨克斯坦2030.13万、吉尔吉斯斯坦699.72万、塔吉克斯坦1119.44万、土库曼斯坦676.74万、乌兹别克斯坦3671.22万)。尽管这种预测因很难将所有变量考虑周全而与未来的现实会有一定差距,但相信基于各主要指标的逻辑推论已将中亚地区人口发展的矢量大体勾画出来。从这一预测结果不难想像,当中亚地区人口接近独立初期两倍水平时,各国政府和社会将面临怎样的压力。
第三是边境争端仍在发酵。众所周知,由于苏联民族国家划界和上世纪90年代匆忙分家的历史缘故,中亚各国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边界争议问题。中亚各国独立以来,因为边界纠纷而引发的国家间冲突不计其数,轻则影响边境地区正常民间往来,重则导致相关国家间关系恶化,甚至引发敌对军事行动,造成局部地区的紧张状态。2017年,米尔济约耶夫继任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后开始大刀阔斧改革开放,对外政策的重心之一是改善与中亚邻国关系。当年底,在米尔济约耶夫总统的倡议和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支持下,2018年3月15日被称为“中亚峰会”的第一次中亚国家领导人协商会议在阿斯塔纳举行。本次会议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是中亚各国间的边界和领土问题。其实在此次会议前,乌兹别克斯坦已开始主动与吉尔吉斯斯坦协商解决两国间边界问题,并取得明显收获,使80%以上的有争议边界原则上得到解决,并开始重新勘划。同时,乌方也加紧与塔、哈方面积极接触、协商,努力推动解决边界问题。这一进程在中亚地区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有关邻国作出积极回应。但由于中亚国家间边界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短时间内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2019年5月,吉尔吉斯斯坦巴特肯州民众与属于塔吉克斯坦的沃鲁赫飞地居民因边境检查和争夺一块4公顷的公共墓地而发生数百人的冲突。两个月后冲突升级,吉方疏散邻近边界阿克塞村的居民,冲突者开始使用枪械并出现伤亡记录。9月中旬,吉塔双方边防武装介入冲突,不仅发生激烈枪战,而且还动用迫击炮和火箭发射器,使伤亡人数升至20多人。虽然这次边境冲突的规模和后果与此前无法相比,而且同以往一样很快纳入已有的成熟危机管理机制后得到控制,但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一是这次冲突发生在2018年中亚峰会各国领导人就解决边界问题达成原则性共识和去年7月两国元首就边境问题进行会晤之后;二是反映出的影响中亚各国间边界问题解决的因素远比人们想像的复杂得多;三是双方在占墓地、树旗杆等具有象征意义的环节中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在中亚各国间边界问题难以根本解决的前景下,有效管控突发事件和防止节外生枝的因素激化事态将是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关键。
三、各国采取相关措施及效果
随着独立后近30年民族国家建设的探索,中亚国家治理能力得到稳步提升。针对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各国分别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哈萨克斯坦国际关系委员会在2019年初发表的《2019年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十大事件》形势预测报告中,将恐怖主义威胁排在第九位。不仅威胁程度被评为“黄色等级”,而且远在列为第一的“地缘政治动荡加剧”、列为第二的“地区经济增长放缓”之后,而且“新的选举周期”、“人口趋势”、“吉尔吉斯斯坦内政活跃”(分别列为第五、第六、第八)等也都排在恐怖主义威胁之前。由此可见,起码在中亚国家智库和学界对恐怖主义威胁的关注度已不同于5年之前。但是,这一顺序排列并不意味着对“后伊斯兰国时期”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带来安全隐患的丝毫懈怠,塔吉克斯坦的11月事件也再次敲响警钟。中亚各国防范和消除极端主义存在与影响的措施也因此更加注重社会层面和长期效果。一方面,各国职能部门继续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情报交流掌握由中东返乡的本国公民信息,破获一系列试图在国内制造恐怖事件、招募人员发展组织、传播极端主义思想的各类案件。哈萨克斯坦副外长阿什克巴耶夫5月强调,将在由叙利亚遣返本国公民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中严格筛查嫌疑人员,一旦被查明曾参与恐怖主义活动将依法予以惩处。哈内务部与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签署为期3年的联合行动计划,在哈因涉及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而获刑人员达600人,经联合国评估取得较好社会效果。同时,通过强力部门强化高压态势,组织反恐特别行动演习,开展社会联查,收缴枪支弹药和爆炸物,打击非法军火贩运,尤其在一些敏感时间节点和交通枢纽城市,努力杜绝恐怖暴力事件和重大跨国犯罪发生。另一方面,动员青年、妇女、教育及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从企业、社区、学校等单位入手进行去极端化教育工作。除谨慎监控和转化中东回乡人员重返社会外,各国政府有关部门还将重点放在青少年教育上,通过举办首届中亚青年节、解决“高风险人群”问题研讨会、青年征文大赛等活动,着眼未来和下一代,压缩极端主义思想存在空间。10月,哈教育与科学部长阿斯哈特•艾马加姆别托夫向政府和媒体公布对从叙利亚战乱地区归来的357名少年儿童提供心理疏导的工作效果。
针对宗教极端主义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传播和组织活动的现实威胁,中亚国家利用一些非政府组织和国际基金会开展互联网立法和在社交平台限制极端主义思想传播与打击网络暴力行为。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完成以下工作:一是讨论制定网络空间极端主义行为的定义,为进一步加强法制管理创造条件;二是分析评估中亚地区互联网受宗教极端主义影响的程度,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法规和措施提供依据;三是跟踪调研国家网络管理措施(尤其是关闭涉嫌宗教极端主义和暴力犯罪的网站、帐户等)的效果,及时反馈调整信息和相关建议。
同时参与欧盟在中亚地区与非政府组织“Internews”的联合社会项目,对中亚各国大众媒体、社会组织、社区积极分子等进行甄别极端主义宣传和虚假信息的培训。利用欧盟“欧洲支持民主基金会”的财政资助举办研讨会,交流和推广通过健全社会管理体系抵制极端主义在网络空间传播的经验。
中亚各国领导层和有关部门及智库对于逐渐凸显的人口、生态、水源等隐性日益予以关注,并以各种方式呼吁和推动这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19年1月,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在一次有议长、内阁代表、各州州长参加的视频工作会议上强调,土库曼斯坦一贯为解决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做出不懈努力,而且也一起积极参与拯救咸海危机的国际合作。目前正担任拯救咸海国际基金会主席国的土库曼斯坦,将致力于推动地区水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经济适应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国际合作。别尔德穆哈梅多夫认为,有效解决中亚地区生态问题的重要前提,是遵守公认的国际法准则、相关国家及国际组织的积极参与和达成基本的区域共识。6月,在土库曼斯坦政府促成下,中亚地区生态问题中心和拯救咸海国际基金执委会在马雷市共同召开有中亚五国、阿富汗及相关国际组织参加的国际研讨会。与会各方遵照相关国际法和联合国《全球水资源条约》讨论了中亚地区水资源分配、气候变化、拯救咸海合作等问题,并就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交流了立场、观点和经验。10月,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在欧盟和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支持下于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倡议,呼吁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发计划署和独联体、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欧盟等国际组织与中亚国家合作解决铀矿污染问题。11月初,中亚国家间水资源管理协调委员会第77次会议在阿拉木图举行,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的水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重点讨论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2019年农作物生长期间水库管理和使用等问题,并批准通过有关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2019年农作物生长期间各国取水量限制以及梯级水库预报模式的相关文件,为改善中亚水资源状况和合理分配水源做出有效努力。针对塔吉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间发生的严重边境冲突,10月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举行的独联体元首峰会上,两国领导人拉赫蒙总统与热恩别科夫总统举行专门会晤,在坦诚讨论双方边境地区发生的事态基础上,共同强调各自保持克制和解决边界划分问题的重要性。
除上述问题外,阿富汗形势持续恶化、中亚国家激进政治进程、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群体性事件频发等也被国内外学界作为地区安全要素予以关注。鉴于其作用的间接性和可控度,本文未作为2018-2019中亚地区安全形势分析与评估的重要指标。尽管中亚地区及其周边政治、经济未来发展仍充满变数,在没有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基本可控、隐患尤存”的总体特征将有条件在可预见的未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