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疫情影响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冲击与对策

发布日期:2020-07-27 11:45:15来源:境外中资企业商协会联席会议作者:李计广,刘斌
危与机同生并存,后疫情时期我国企业也存在对外直接投资的机遇。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中国海外投资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中资企业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境外商会联席会议特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李计广教授、研究员、博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及刘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此撰文分析,并独家发布《疫情影响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冲击与对策》。该文着重分析了疫情蔓延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机遇与挑战。就挑战而言,疫情在海外的蔓延加剧企业对外投资的不确定性,限制工程建设和合作项目的正常开展。就机遇而言,疫情后各国救市政策的施行势必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企业可通过利用东道国的“政策红利”、发挥境外合作区平台作用、推动投融资企业“走出去”、加强境外服务中心建设等措施促进企业对外投资。

在中国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新冠肺炎海外疫情发展愈演愈烈。2月28日,WHO将新冠肺炎全球风险级别提至最高级别“非常高”,5月1日,WHO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仍然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2020年6月4日,全球累计确诊超657万例。

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迅速传播,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不确定性增强。作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亚洲和美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大,投资环境受到威胁。除此之外,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形势下,世界经济进入衰退期,逆全球化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不利影响。联合国贸发会议认为,新冠疫情可能使得今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降幅高达40%,远超2008年金融危机的21%。二是人员、物流跨境流动不足,企业对外投资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全球130多个国家纷纷采取出入境管制措施,人员、货物流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企业的人员流动、市场调研、商务谈判、项目招投标等活动将被迫暂时停止,影响投资项目的推进,企业对外投资步伐放缓。三是工程建设和投资活动无法有效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投资合作面临困境。海外疫情蔓延影响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由于人员、货物等多方面原因,产能开工率不足,投资合作项目可能暂时停工。

然而危与机同生并存,后疫情时期我国企业也存在对外直接投资的机遇。

一是疫情后各国纷纷施行救市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应对疫情,各大经济体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政策。就货币政策而言,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宏观政策当局开启政策宽松大潮,分别于3月3日和3月15日将基准利率降低50和100个基点,启动无限量QE,世界各国各地区货币当局,如英国央行、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等也纷纷加入降息行列。从财政政策来看,美国通过2万亿财政刺激方案,英国实施总额3500亿英镑的纾困措施,包括3300亿英镑的紧急贷款担保和200亿英镑的财政措施,西班牙通过官方信贷局提供4000亿欧元的融资额度以满足企业的流动性需求,日本推出56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方案。这一系列“救市”政策盖面广,力度大,持续时间长,在刺激经济的同时,有效改善了投资环境,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将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起到鼓励作用。

二是后疫情时期信息技术产业将迎来“风口”。尽管疫情导致各国加强对人员和物流的流动限制,企业生产的供应链受到冲击,但与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投资相比,技术密集型投资遭受疫情的负面冲击较小。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运用,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疫情时期各国势必会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资。当前,中国正在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国外需求与中国供给能力势必会加快我国信息技术企业“走出去”步伐。

因此,有关部门和企业应及时调整思路、统筹谋划,主动应对疫情冲击,抓住后疫情投资机遇。

第一,及时了解当地政府对企业的扶持政策,充分利用东道国的“政策红利”。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的经济衰退,各国发布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救市政策。有关部门应积极建设政商交流服务平台,畅通沟通机制,及时发布相关政策,帮助企业应尽快知悉相关东道国税收、土地、金融等“政策红利”,充分做好投资前准备。

第二,制定促进境外合作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推动高科技园区等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作为推动企业集群式“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我国企业在境外建设的经贸合作区已经取得一些成效。在疫情期间,境外经贸合作区能够降低企业人员在外国的流动,避免境外患者与我国人员接触,降低传染风险。因此,要加速出台促进境外合作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鼓励更多企业入驻境外经贸合作区,鼓励园区开发商、运营商和生产服务型企业联合建区,“抱团取暖”,加快对外投资。

第三,增强对企业“走出去”抗疫情金融支持,提升企业信心。鉴于疫情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带来的冲击,有关部门要加强疫情风险研判和投资收益分析,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备案办理流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提供专项流动性资金支持,为企业提供多样化融资服务,发挥境外多双边金融合作机制的平台优势,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专设外汇和跨境人民币服务绿色通道。

第四,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友好城市建设,保障投资合作项目顺利运行。继续扩大“一带一路”_朋友圈,推动友好城市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沟通,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对外投资项目工程建设所需原材料和设备的及时生产、运输和供应。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为人员到岗返岗提供支持和保障,注重项目的投资风险管理,并对投资建设方案做出适当调整,从而降低投资和经营风险。

第五,加强国际外交联系,充分发挥社会机构的作用。建立完善与各国领馆的沟通机制,利用外交活动宣传对外投资政策,共享投资经贸信息。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投资促进会驻外代表处等社会机构在对外投资中的作用,广泛收集发布相关国家经贸政策和市场情况的信息,增进中外工商界交流,帮助“走出去”企业取得投资兴业的相关条件,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

第六,引导上下游关联企业组建联合体,推动设计咨询、投融资企业联合“走出去”。建立境外企业合作联盟,完善境外企业联盟合作机制,形成资源、信息共享,抱团出海一体化的境外企业联盟合作机制,积极引导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对外投资合作,推动建立境外协同创新中心、企业境外研发中心,引导上下游关联企业组建对外投资联合体,推动设计咨询、投融资、建营一体化企业联合“走出去”。

第七,加强境外服务中心建设,搭建海外投资援助支撑体系。我国境外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推进,广泛涉及投资促进、商业资讯、物流服务等诸多领域。在疫情冲击下,要继续加强境外服务中心建设,建立符合企业“走出去”的投资援助支撑机构,为企业开展境外经营提供资金、信息、政策等多方面的服务,并加强境外风险预警和防控,保障境外企业、项目、资产及人员安全。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