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中国企业如何应对非洲市场开发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迅速蔓延,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非洲大陆也不例外。随着感染人数的持续增加,非洲各国均不同程度采取了封城、断航、取消集会等措施。疫情对走向国际、深耕非洲市场的中国承包商的应急管理、国际化经营和属地化管理等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本文针对新冠疫情对“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在非洲大陆市场开发的影响进行了剖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应对建议。
对非洲市场开发的影响
No.1
人员流动及资料运送困难
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多数非洲国家对入境人员采取较为严格的管制措施,如暂停签证、停飞往来航班甚至封国、封城等,直接影响到中国承包商对海外项目的现场考察或参与投标、谈判等,影响项目的顺利开发。另一方面,人员流动困难及国际快递运送速度不同程度下降也对授权书、公证书、保函等证书原件资料的按期送达造成影响。多个承包商遇到国内文件无法及时送达海外目的地,导致投标文件不能按期完成提交,或即使及时提交也因为完备性欠缺导致废标问题。
No.2
现汇资金项目招标数量减少或推迟
根据部分国际政府部门的公告,受疫情影响,多个近期拟招标的项目取消,部分项目业主推迟招标。
No.3
非洲各国负债持续攀升,到期债务压力持续加大
疫情冲击下,本就捉襟见肘的非洲各国财政资金被大量用于防御抗击疫情,使得以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非洲各国处境普遍越来越难。部分国家已就债务展期向债主国或国际多边金融机构提出请求,尽管在4月15日20国集团成员一致同意在年底前停止收取贷款利息,部分国家还公开提出了豁免债务的想法。
债务展期或豁免问题将使很多国家难以继续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借债来实施基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调高了部分非洲国家的债务风险等级,考虑到债务风险对这些国家的放贷将更为谨慎,EPCF模式的项目推动将更加缓慢,更加艰难。
No.4
投资项目风险加大
新冠疫情改变了非洲各国政府的预算随着也改变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消费方式,将深度影响到各国的经济结构,由中国承包商主导投资的项目,原先设定的项目条件将发生改变,计划的收入现金流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预计部分收益将难以实现,使中国企业进一步的投资的态度更加审慎。
No.5
安全风险将更加突出
受疫情影响,非洲各国大量企业停工停产,失业率持续升高,加剧了非洲各国低收入民众的生存问题,各种不安全因素的滋长蔓延,社会治安环境逐步恶化,直接导致市场开发外出考察或驻地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盗抢事件高频发生,近日甚至出现了中方人员去现场考察项目途中人身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
No.6
项目的持续减少直接导致承包商间竞争更加惨烈
受疫情影响,非洲市场投融资项目推动更加艰难,现汇资金项目也受所在国财政预算的制约逐步减少。与此同时,各中资企业市场布局已然形成,经营任务及压力客观存在。从近期部分现汇项目的开标结果看,各承包商之间的竞争更加惨烈。
No.7
东道国政治风险将不断显现
当前非洲多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封城、封国、停工等措施必将引发非洲大陆整体的经济衰退,使非洲各国本就脆弱的经济体系雪上加霜,这势必导致各国原本就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持续攀升,社会治理难度加大,部分非洲国家的政治风险预期将陆续显现。
相关应对建议
面对以上愈加复杂的外部市场环境,建议中资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特殊时段,在市场开发过程中做好以下措施:
No.1
建立健全境外经营团队环境、健康、安全管理和危机应对管理方案
疫情当前,各中资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完善的新冠疫情专项应急预案。应把保证常驻前方人员的健康当作当前最重要的任务,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市场开发人员的防控意识,加强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疫情防控能力;加强对驻外市场开发人员的关心关爱,确保前方常驻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No.2
提前计划,做好提前量
参与市场开发的团队,应提前罗列标书文件需要的原件,如必须要从国内寄送,应由相关负责人亲自部署、亲自过问,避免出现延误导致不能完成完整投标文件等严重后果。
No.3
加强属地化经营管理,充分利用本地化资源
当前疫情形势下,跨国人员流动几乎中断,充分利用属地化资源是开展市场经营开发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人力资源的最有效途径。属地化管理不仅是当前海外市场开发的需要,更是我国承包企业在海外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中资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培养适合本企业文化的属地化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性,从战略层面加以重视。
No.4
充分发挥保险的作用
针对疫情发展将对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带来的潜在风险,在投标阶段应仔细研究招标文件,充分发挥信用保险的作用,提前与保险公司对接,提出相关专业的风险控制建议加以应用。
No.5
树立底线思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部分资金不能保障的竞标项目,尤其是需要大量垫资的项目,应该尽量规避。对于EPCF的项目,在项目预付款到位前应控制投入,避免项目最终不能落地造成较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