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伟:欧洲将以德国为核心形成区域产业布局,17+1合作不能离开德国

发布日期:2020-06-23 15:34:4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郑青亭
黄仁伟指出,在向中东欧地区投资时,一定要高度关注项目的合规问题。相对来说,中东欧在“一带一路”沿线还是制度比较完善的地区。因此,应该着重把中东欧地区打造成“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的模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合规的要求。

“我们要看到疫情后去全球化的趋势,特别表现在产业链、供应链的中断。这个中断是从两个方面来的,一方面是疫情隔离措施造成的自然阻断,另一个方面是发达国家希望减少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主动要让一些核心产业回流。”

6月22日,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在中国—中东欧经贸投资合作论坛上发表上述论述。他认为,在疫情之后,全球产业链布局会转变为以某个大国为核心的区域性布局,欧洲将以德国为核心,亚洲将以中国为核心,这就出现了产业的板块化趋向。

在这样的前景下,黄仁伟说,当中东欧和老欧洲合在一起重新组成板块化的时候,中国如何在板块化的欧洲中占有重要位置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自2012年启动以来,中国—中东欧合作取得了丰硕的经贸合作成果。2018年,中国与16国贸易额攀升至822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55.4%。双向投资合作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底,中东欧国家在华直接投资约16亿美元,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投资超过100亿美元。

“目前来看,17+1合作是站住脚了,而且东道国对中国的投资和产业布局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整个基础设施系统也在中国的带动下发展起来了。”黄仁伟说,“现在,一定要在欧洲的产业板块化方向中找到中国的立足点。”

实际上,以山东省为代表的地方省市早已开始在中东欧地区积极布局。在产能合作领域,烟台万华投资收购匈牙利宝思德公司建设化工产业园,成为我国在中东欧最大的收购项目,青岛海信、山东豪迈、青岛软控、东营科瑞等一批企业在中东欧国家设立生产服务基地和研发中心。在交通领域,山东高速承建的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项目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下首个付诸实施的基础设施领域合作项目。在电商领域,山东省还在在匈牙利切佩尔港建成首个中东欧国家省级公共海外仓,推进青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

“我们应该相信,中东欧的发展同中国的资金、产业密不可分。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17+1合作不能与老欧洲分离,特别是德国。”黄仁伟指出,德国把中东欧地区视为自己的“后院”,如何让德国在17+1合作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这是关乎17+1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同时,黄仁伟指出,在向中东欧地区投资时,一定要高度关注项目的合规问题。相对来说,中东欧在“一带一路”沿线还是制度比较完善的地区。因此,应该着重把中东欧地区打造成“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的模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合规的要求。

另外,黄仁伟指出,在17+1合作中,要协调好各国的规划。他说,中东欧各国各有各的想法,但是彼此缺乏协调,缺乏一个总体设计。比如,希腊希望通过比雷埃夫斯港布局整个中东欧市场的网络,匈牙利希望扮演整个中东欧道路系统的枢纽,捷克也曾经一度想扮演中东欧和西欧之间的通道。

“如果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不能相互协调的话,各种项目就会打架,我们能不能和德国好好协调一下,为17+1做一个整体规划?”黄仁伟说,“过去,亚洲有亚洲开发银行搞的泛亚公路系统。我们能不能在中东欧搞泛欧或者泛中东欧的基础设施系统,然后再配合上产业园区的建设?”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