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企业 带来了新“出海”故事
需求不足、成本高企,资金链和供应链的不牢固,给正处于疫情催化下的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变数。
博然思维高级合伙人、中国区主席梅燕认为,国际地缘政治的进一步分化,给中国企业的出海计划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临严峻的形势,不止一家中国企业正在对自身的出海战略进行重新考量、重新定位、重新设计和规划。
梅燕说:“所有的企业在目前来说,必须要审时度势、审慎而行”。其所言的“审时度势”,既体现在国际市场的投资行为上,也体现在全球产业链新布局下的企业发展生态中。
博然思维合伙人于悦则表示,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企业国际发展,其海外发展意愿依旧非常强烈。根据其所在机构的调查,大约90%以上的中国企业高管认为国际出口、并购和对外投资是实现业务目标的重要因素。大约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出口对业务成长至关重要, 47%的受访者认为并购对业务增长非常重要,43%的受访者认为国际投资至关重要。
于悦还表示,在其调查过程中发现,不止一位接受调查的中国企业高管认为“一带一路”是其所在企业战略的重要部分,大约一半的受众认同“一带一路”对他们业务战略至关重要,更重要同样比例的调查对象认为“一带一路”对他们未来五年的业务发展规划中都很重要。
2020年,随着疫情的演进,中国企业将来国际发展的触角,究竟会伸向哪里?
于悦说:“东南亚、东亚和中亚等,会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可选项。”
此前,5月18日,博然思维集团发布过一份题为《国际视野中的中国企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渐行渐远的两种认知》的报告,分析国际受众对中国企业的认知度。报告显示,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对中国企业看法的差异正在不断扩大。
为何会导致上述差距?
于悦分析,不同受众对中国企业信息接触的程度不同,以及不同受众中国企业的业务发展和政府目标一致性的认知程度有所区别。
具体来看,新兴市场大部分认为中国企业作为独立的商业形态进行运作而不是政府意志的实施者,当地的受访者对中国各类型企业的信任度都很高,无论是上市公司,私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但是发达国家的看法不同,他们更相信所有类型的中国企业都在和政府进行紧密合作,因此对企业商业行为的相关解读会导致其对这些中国企业缺乏信任。
如何在上述境况下,继续讲好中国企业的“出海”故事?
梅燕给出的建议是,未来中国企业应该尽可能主动发声,多公开自己的信息,让公众了解自己,从而能够产生信任感。同时需要在相关市场和利益相关方保持充分沟通,克服他们的疑虑,并提前确立商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