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药企纷纷出售资产“做减法”,聚焦主业是大势所趋
疫情不是因,只是催化剂。
2019年医药产业面临着医保亏空带来的行业整顿发展瓶颈。雪上加霜的是,2020年开春,在新政效果显现之前,新冠肺炎疫情又带来新的影响。这对于国内绝大多数的药企来说,现阶段面临的形势远比预期更为恶劣。
国际药企也不容乐观,在此次疫情中,制药企业绝非“躺着赚钱”。
很多制药企业面临原料紧张,人手紧张,价格压力等诸多困局。同时,医药市场萎缩,除了疫情用药需求火爆外,整个医药市场和其它消费行业一样,显得十分冷清。
更要命的是,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的蔓延,对于新药研发的影响正在进一步扩大。据路透社近日报道,为了应对COVID-19大流行,辉瑞和默沙东暂时中止了正在进行的研究和新研究的启动。这是继百时美施贵宝(BMS)和礼来提出修订研发计划后,又提出暂缓研发工作的两家跨国药企。
医药巨头忙“瘦身”
2020开年以来,已经有4家制药巨头宣布了业务出售和拆分计划。
3月4日,日本药企巨头武田制药9.4亿美元出售非核心资产。包括以8.25亿美元的价格,武田向Hypera Pharma出售拉丁美洲地区市场的18种品牌处方药和消费者保健药物,以及1.15亿美元出售其芝加哥旧总部。
其实,从2019年开始,武田就一直在出售非核心资产。主要是为了缓解收购Shire而背负的310亿美元巨额债务。为此,武田希望是从一系列的抛售中筹集到约100亿美元的资金。
与武田一样,英国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SK)自2020年开年,便在资产剥离上动作不断,出售的也基本是非核心资产。
据外媒报道,3月2日,GSK拟剥离部分抗生素业务。另外,2月24日GSK同意以超过3亿欧元的价格将其15个消费品牌出售给德国仿制药商Stada。2月5日,GSK还宣布了拆分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公司分为两个实体:一个将专注于药品和药物开发,另一个则专注于消费者健康业务。1月,GSK与Bavarian Nordic公司签署了一项价值高达9.55亿欧元的交易协议,出售其狂犬病疫苗Rabipur 和蜱传脑炎疫苗Encepur。
GSK这几年一直颇为动荡,无论是发生在中国的腐败案,还是与诺华的换子交易后又重新进入癌症领域,错过了持续增长的中国市场和癌症市场。虽然拿下辉瑞的消费者健康业务是一件了不起的操作,但是无法与药品业务产生协同效应,只好拆分。另外,此次被出售的老牌药物给公司带来的收入和现金流都在下滑,而GSK希望将主要精力聚焦在更高利润的创新产品上。
实际上,从全球趋势来看,在专利药即将过期,仿制药重重挑战下,跨国制药企业间的并购或非核心资产的剥离已经成为常态。
2月24日,赛诺菲宣布,将其在欧洲的六个原料药生产基地合并在一起,创建一家独立的原料药公司。2019年11月,赛诺菲还公布了剥离消费者健康业务的计划。
赛诺菲的两大拳头产品波立维和来得时在专利到期后,业绩急速下降对公司打击巨大。不久之前,赛诺菲还宣布放弃心血管和糖尿病研发管线。曾经的细分领域巨头做出这样的决定,不禁令人唏嘘。同样GSK一样,赛诺菲也将放弃消费者保健产品业务,回想花费重金与勃林格殷格翰的换子交易也不过才几年光景而已。至于原料药业务,从来都不是这些跨国药企的核心业务,甚至边缘业务也谈不上。赛诺菲在2019年的销售额为361亿欧元,原料药业务预计2022年达到10亿欧元,对公司的贡献微乎其微。
2月6日,默沙东发布消息,将专注核心增长领域(包括肿瘤、疫苗、院内产品和动物保健),剥离女性健康产品、成熟产品和生物仿制药,成立新公司NewCo。
默沙东除了K药强势崛起之外,研发管线输出并无多少亮点。现在将成熟成品打包拆分,就可以专攻创新药研发。
古语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聚焦创新的全球制药行业大趋势之下,拆分业务后轻松上阵快马加鞭,也不失为是一个明智之举。
总的来说,“聚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跨国药企的发展选择,并且在2020年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延续。而受政策等影响,国内创新药与仿制药企业的分化也在加剧,未来国内的医药行业格局或将重构。
寒冬里,国内药企求生欲很强
在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辅助用药监管等等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整个医药行业进入了一场淘汰赛。
断臂求生,莱美药业3.3亿元公开挂牌转让旗下四公司股权。
重庆莱美药业是国内注射剂剂型最全的医药生产企业之一。3月23日,莱美药业公布将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湖南康源100%股权、四川禾正100%股权、莱美金鼠70%股权和莱美健康60%股权委托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集团首次公开挂牌转让,挂牌底价为3.3亿元。
莱美药业的求生举措,只是寒冬之中,医药制造行业的一个缩影。
据悉,海正药业、海尔生物、人福医药、天士力、四环生物、双成药业、恩华药业、佛慈制药等多家知名药企相继发布出售资产公告,主要涉及股权、土地、房产等资产。在上述药企中,不乏中国医药行业知名的白马股。
海尔生物1月6日发布公告,将以2700万元出售其持有的海美康济75%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不再拥有从事分子诊断POCT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实体。
以中药为主营业务的天士力,也在毫不留情“瘦身”,大举剥离医药商业版块。天士力拟出售其控股子公司天士营销集团87.47%的股份给重庆控股。此外,重庆医药将购买天士力控股持有的陕西天士力医药物流有限公司100%股权。
曾和恒瑞医药齐名的海正药业,如今连年亏损。去年“卖卖卖”是海正药业这一年的“关键词”。海正药业通过卖房子、卖地、卖子公司股份,甚至包括卖了23只孔雀,获得了超过16亿的非经常性收益。尽管海正药业出售资产可以增厚业绩,但这对于其年终报表数据仍只是杯水车薪。
双成药业和恩华药业,则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失利的代表。江苏恩华药业以5,779.20 万元卖了子公司的部分股权。而双成药业将旗下注射用比伐芦定有关的特定知识产权和生产技术转让给二叶制药,由此获得5000万元。
药企出售资产“做减法”,从多元化到攻主业,是大势所趋,也是现实所迫。
2019年是一个政策大年,对于很对上市药企来说皆不好过,许多企业在政策以及市场的冲击下利润都有所下滑,进而影响到了自己公司的研发储备。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对于海正药业、天士力和人福医药等企业而言,目前摆在眼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获得充足的现金流来支撑自身的研发管线不停滞,从而抵御整个行业的“寒冬”。
疫情下企业将迎来最好的并购、投资时机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整个市场更加寒冷。这一时期绝对是中小企业的灾难时刻,覆巢之下独善其身是自保之策。
但对于那些行业巨头来说,就迎来了空前的企业建设和行业整合的机会。趁着这一低谷时期并购和投资的可选性就大大的提高了。一方面,疫情迫使企业业绩承压,出售意愿增强,另一方面,再融资政策松绑利好资金方。
“药界苹果”吉利德当仁不让,抓住了这次机遇。3月2日,吉利德将斥资约49亿元收购生物技术公司Forty Seven。此次收购将加强吉利德的免疫肿瘤学研究和开发组合,通过收购Forty Seven获得候选研究产品magrolimab,将加强吉利德的免疫肿瘤学研究和开发产品组合。
这次新冠疫情的爆发,许多细分赛道开始或主动或被动地加速进入变革和融合的阶段。并购整合开始从一个可以考虑但并不迫切的选项,成为高优先级的重要战略。
持续两年低靡的并购市场,或将在2020年的疫情危机下被重新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