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序自主开放架起机遇桥梁
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是连接机遇的桥梁,不是隔离世界的藩篱;贸易自由化是共同繁荣的阶梯,不是零和博弈的游戏。从在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开展对接国际高标准试点,到在全国复制推广试点推出的首创性、引领性制度创新,近年来,中国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全球经济注入长期增长动力,也推动构建了更加开放、包容和可持续的全球经济体系。
“在全球化遭遇逆风、多边贸易规则遭受冲击的当下,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做多边经贸体系的维护者,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不仅是各国应对风险挑战的务实选择,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包容性增长的正确路径。”在近日举行的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与贸易投资便利化研讨会上,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会长房爱卿表示,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坚定维护国际多边贸易体系,愿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多边贸易体制规则改革完善,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构建开放包容、公平有序的国际经贸环境,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将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深入推进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接;以深化合作为路径,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方面,中国积极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先行先试,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最初的190项大幅缩减至全国版29项和自贸试验区版27项,制造业领域负面清单已经实现“清零”。在服务业领域,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浦东新区实施数据跨境流动“白名单”,全国医疗服务、文化、教育等行业的开放正在加快。
在扩大国际经贸合作方面,中国积极推动建设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截至目前,中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一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实施三年来,深化了成员国间的贸易投资合作,成为亚太经济一体化主渠道;中国正在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表明了中国支持自由贸易、支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坚定决心。
“下一步,我们还要聚焦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通过简化流程、数字化转型、扩大开放和国际合作等多维度发力,持续降低贸易投资壁垒,进一步营造公平、透明、高效的贸易投资环境。”房爱卿认为,长期以来,中国既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其坚定的维护者、建设者。目前,中国正在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传统制造业等产业的创新与升级,以数智技术、绿色技术为方向的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突出创新引领,充分用好共建‘一带一路’以及RCEP等合作机制,推进同各国的合作,为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创造更大合作空间,更好实现产业互促、利益共享、发展共赢。”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在即。海南实行更加自由便利的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及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等“先行先试”政策措施,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全球贸易投资和人才引进方面,将更加具有吸引力。
对此,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过建春表示,在一系列开放制度的推动下,近年来海南外向型经济实现蓬勃发展。下一步,海南省将以封关运作为统筹,加紧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精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封关运作平稳有序。同时,科学谋划封关前后的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努力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据悉,该场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地方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外国驻华使馆、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机构、大学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国内外企业的代表近200人参加。与会代表认为,此次研讨会的举办不仅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了智慧方案,也为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经贸体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凝聚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