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国际摩托车展:引擎轰鸣与数字光影交织

发布日期:2025-04-17 13:41:43来源:中国贸易报作者:张莉 张熙萌
4月10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内引擎轰鸣与数字光影交织,2025北京国际摩托车展览会以“普及安全文明骑行意识,推动摩托车文化有序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150家企业、近200家品牌参展。

4月10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内引擎轰鸣与数字光影交织,2025北京国际摩托车展览会以“普及安全文明骑行意识,推动摩托车文化有序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150家企业、近200家品牌参展。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两轮车展之一,本届展会单日观展人数突破2万人。这座占地7万余平方米的巨型展馆化身为机车文化的立体秀场,既有尖端科技与工业美学的硬核碰撞,也不乏沉浸式体验与人文关怀的细腻表达。观众穿梭于室内展台与室外试驾场之间,亲身感受中国摩托车产业从“制造”到“智造”的质变跃迁。

新锐车型与尖端技术的同台竞技

推开顺义新国展厚重的玻璃门,瞬间被卷入声光电编织的时空漩涡。展会上,国际品牌与本土势力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本田、雅马哈、川崎、宝马等国际巨头携重磅新品来袭,部分车型甚至迎来全球或亚洲首发。本田的ADV350、雅马哈的R3与TMAX系列、川崎的Z900、宝马的F900GS系列等,无不彰显着国际品牌的创新实力。而国产品牌也不甘示弱,QJMOTOR的全系列产品、奔达的入门级巡航金吉拉250、凯威的ADV、街车、仿赛及巡航全矩阵车型,以及神秘新品牌“私奔摩托”的6款原创车型,均以自主创新之势,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展现了本土品牌的崛起之势。

在前沿技术上,展会展示了智能化配置的全面升级。5G互联车机系统、AI安全辅助驾驶成为标配,通过AR头盔交互设备,可以实现实时路况分析与风险预判,重新定义人车交互维度。这些“黑科技”不仅降低骑行门槛,更让安全辅助成为性能增量的新引擎。展会现场的科技创新深刻诠释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例如摩托车电热手把元件通过59秒做到急速升温,让冬季骑行时手指灵活度大幅提升。蓝山雀的摩托车“靠靠乐”人体工学座椅,能通过压力调节支撑角度,缓解长途骑行疲劳,让骑行者休息时在摩托车上也能“可躺、可趴”。这场技术盛宴不仅满足用户对性能、续航、安全的升级需求,更通过北斗导航摩旅路线、主题文化展等场景延伸,构建“人—车—生活”的完整生态闭环。当引擎轰鸣与算法运算共鸣,摩托车正完成从交通工具到生活方式载体的终极进化。

机车多元文化嘉年华盛典

除了新车发布,展会还设置了多个特色展区的主题活动,例如机车艺术定制空间、典藏机车年鉴、“我们的摩托生活”展区、摄影展、摩托创想插画展等,打造集行业交流与用户互动于一体的立体平台,传递多元骑行文化,让观众在欣赏机车的同时,也能深入体验机车文化。

在W2展馆的一角,“燃擎之影,文明先行”摄影展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一幅幅作品定格了速度与文明的光影,既有骑手在壮丽山河间驰骋的壮阔画面,也有温馨的家庭骑行瞬间。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骑行的魅力,更传递了安全骑行、文明出行的理念。为了致敬摩托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展会特别呈现了“典藏机车年鉴”展区。这里汇聚了30台全球经典老爷车,每一款车型都是工业美学的巅峰之作,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了机车文化的黄金年代。无论是收藏家还是摩托车文化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怀与记忆。由主办方与知名媒体人“四万大叔”联合打造的机车艺术定制空间,突破传统机车展框架,以机械美学与先锋艺术的跨界碰撞为核心,为追求极致个性表达与品质生活的摩友群体,匠心呈现一场个性化量身定制。

同时,室外试驾区成为观众最期待的体验之一。在这里,观众可以亲自骑上心仪的车型,感受不同机车带来的速度与激情。无论是本田的ADV350在复杂路况下的稳健表现,还是川崎Z900在直线加速时的澎湃动力,还是私奔摩托黑豹450的越野巡航美学,都能让观众在试驾中深刻体会到机车的魅力。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