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塞纳河畔到北京胡同 中国规划师用法中经验解题

发布日期:2025-02-21 16:19:27来源:欧洲时报网作者:朴落沐
2月20日,三位曾参与“150名中国规划师赴法”项目的中国规划师以巴黎与北京为镜,展开了一场关于城市治理的深度对话,分享了他们眼中的法中城市规划共通之处。

2月20日,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三位曾参与“150名中国规划师赴法”项目的中国规划师,以巴黎与北京为镜,展开了一场关于城市治理的深度对话,分享了他们眼中的法中城市规划共通之处。

“150名中国规划师赴法”项目于2009年发起,计划每年约10名中国规划师获得法国政府的奖学金,前往法国建筑与规划事务所进修2至3个月的时间,并在法国生态转型部安排下,与法国相关机构会面并进行实地考察。该项目意在推广和分享实践经验,开发创新性解决方案。

“海明威曾说过,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第一位规划师张敏通过一张张巴黎街景照片,向观众展示了“可漫步城市”的魅力——沿街橱窗、咖啡馆与书店无缝衔接,建筑界面向行人敞开怀抱。“北京的街道、胡同能否借鉴这种开放性?适当地打开道路两边的城市建筑界面,让人们能够去享用街道两边的城市功能。”

她认为,两座城市在现代与古典的融合、交通网络的构建等方面上高度相似,但巴黎对“街道生活”的精细雕琢值得北京思考。

这种相似性在数据上得到印证。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伍毅敏指出,“北京市行政辖区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而巴黎大区的面积约为12000平方公里,两者在规模上基本相当。此外,北京的首都核心功能区(东城区和西城区)与巴黎市的面积也相近。” 

“但巴黎的老兵营改造项目让我印象深刻——居住、办公、商业功能在同一空间共生。而北京同类项目往往功能单一。”她提到,北京现在已经进入城市更新的阶段了,即中心城区基本已开发,如何进行深度改造的阶段,“这个阶段更应该多与巴黎交流和学习,如何把我们的功能变得更多元,营造出更多可以职住平衡的街区。”

此外,她还提到,住房压力是两座超大城市共同的挑战,巴黎更多采取将保障性住房作为国家福利的政策,但这给巴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需要不断提供新的保障性住房。

“在这方面,我同样认为巴黎可以和北京多交流,比如北京更加注重人生阶段的概念,提供的社会住房更多地关注不同人群的需求。”

不仅是北京与巴黎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同为“大河之城”的天津与巴黎也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分院院长刘海涛在演讲中提到,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人水矛盾等问题是沿河而生的世界名城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他提出,两个城市在流域治理、创新人水和谐理念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将有利于构建更好的生活环境。例如,如何让河边的建筑拥有持续生命力、如何降低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如何打造“河”的文化IP等。

“无论是法国塞纳河畔的沙滩节,还是天津的跳水大爷,河流两边的空间都是城市生活的公共客厅,无论是法国还是中国,北京、天津还是巴黎,只有我们找到共同点,借鉴创新的想法,才能构建更宜居的环境。”他总结道。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