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青少年人文交流营项目”寒假营活动成功举行
1月16日至26日,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办的“中英青少年人文交流营项目”寒假营活动在英国成功举行。
来自北京中学、北京第八十中学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的88名初高中生参与了此次交流。学生们通过进入英国学校插班学习,寄宿英国普通民众家庭,参访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世界名校,文化探访国家美术馆、大英博物馆和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中英两国青少年在交流中互学互鉴,既增进了相互理解,又建立了深厚友谊,成为促进中英人文交流的年轻使者。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于长学视频出席交流展演活动并致辞,出席活动的嘉宾还有英中贸易协会(CBBC)教育知识经济发展高级顾问Catherine Shipley女士,英国教育科技协会名誉主席、剑桥第811届市长George Pippas先生,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计算社会学教授David Stillwell先生等。
于长学主任表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而青少年承载着人类的未来与希望,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新生力量,更是人文交流的先锋队。希望参与此次交流活动的两国青少年能够超越文化藩篱与语言障碍,建立真挚友谊,成为中英人文交流的桥梁,为深化两国友好关系注入青春活力。同时希望各界共同努力、共同参与,为两国青少年创造更多交流机会,使其成为推动中英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共同促进中英民间友好和民心相通。
Catherine Shipley女士表示,在两国关系的众多纽带中,教育与文化交流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通过教育合作项目、文化互访活动以及学术交流计划,两国年轻一代得以跨越语言障碍、突破文化藩篱,在相互理解中建立起深厚的情谊。这种人文交流不仅丰富了年轻人的国际视野,更为两国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George Pippas先生热情欢迎中国青少年到访剑桥。他指出,通过插班学习、寄宿家庭和文化体验等活动,中国学生在跨文化合作、欣赏世界多样性及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他期待英国学生也能赴华交流,亲身体验中国文化。英国教育科技协会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两国青少年人文交流,为增进相互理解贡献力量。
David Stillwell先生指出,英中两国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欣赏多元观点,“中英青少年人文交流营项目”为此搭建了理想平台。中国学生展现的热情、创造力和奉献精神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和好奇心尤为突出,让我们看到了国际合作的光明前景。期待英国学生能亲赴中国,在感受其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与当地师生展开深入交流,这将是难得的成长机遇。
参加活动的中英青少年纷纷表示,此次交流时间虽短,但丰富的活动和精心的安排,让他们难以忘怀。通过此次活动,让他们不仅对彼此国家和文化等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还收获了深厚的个人友谊,增进了中英青少年的理解。
2025年,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将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持续组织举办“中英青少年人文交流营项目”系列活动,发挥人文交流服务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作用,助力提升青少年国际视野、人文交流能力和全球胜任力,为中英青少年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中英民心相通和民间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