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灵犀”几许,中外学者讲明白了
汇聚中外百余位学者的孔子与亚里士多德论坛7月11日于北京开幕,聚焦“共同体的思想传统与未来实践”。该活动旨在通过古今互鉴、文明互鉴的方式,探讨先贤思想如何在21世纪交汇融合,为解决当代问题提供智慧。
黛米特拉·斯芬多尼·门祖(Demetra Sfendoni-Mentzou)是希腊塞萨罗尼亚里士多德大学荣休教授,也是该校亚里士多德跨学科研究中心的创始主席。在采访中,她首先对本次论坛举办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当今世界正处于多重冲突之中,面临着战争、气候变化、教育不平等及贫富差距等问题,因此,全球文明需要重新审视并纠正当前的发展路径。
为了让人们成为更好的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需要回顾过去,回到古代文明诞生的地方。“他们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他们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桥梁,通过寻找他们共同的价值观,以便给世界带来更多幸福。”她说。
博古睿研究院欧洲中心主任洛伦佐·马西利(Lorenzo Marsili)表示:“如果你回顾几千年前共同的人类文明,你会发现,欧洲和中国的思想家们都在以非常相似的逻辑说话,尤其是亚里士多德与孔子之间,他们的思想在人性、文明、正义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相似性。”
孟子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孟亮致辞时也表示,作为孔子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者,孟子提出的“共同体”和“仁政”的重要思想,与亚里士多德的“正义”“德性”等理论也有共通之处。
“不仅是我们的古代先贤在思想上有许多交汇点,在当下的世界中,欧洲与中国、西方与东方之间,也有许多交汇点,我们在本质上也是一样的。”洛伦佐·马西利在采访时说道。
他认为,欧中古代先贤之间相近的思想观念,对于恢复当下西方与东方之间的彼此理解,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欧洲与西方世界应加强对东方及其他文明的认知与学习,超越文化和历史差异,并通过寻找共同的文化元素,建设一个共同的人类文明。
对此,中山大学哲学系长聘教授丁耘表示,无论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明智,还是孔子提出的仁义,古典东西方文明都能为当代共同体的建设,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提供智慧。
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孟子公益基金会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UN SDSN)合作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