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乙管”后 欧洲多国教育机构赴华“揽生源”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2月17日报道】2月17日至18日,第23届中国国际教育展在北京重启。来自德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所海内外院校参展,向学生和家长展示优质教育资源、留学优势及最新的留学资讯。
展会现场人头攒动,几乎每个前来参展的院校前都有不少家长和学生在驻足咨询,受疫情影响曾一度沉寂的留学市场“活”了起来。
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参展工作人员Rebecca和记者分享,“今年展会现场的客流量较往年明显增多,以至于我们预先备好两天的宣传资料刚一个上午就发放一空了。”
不仅如此,她还发现,展会现场的咨询者除了学生与家长,还有不少高校和留学机构,“今年,这部分咨询者数量很大,超过了以往,应该是大家都想抓住疫情管控放开的利好机会吧。”
“一直以来,赴欧留学都很受中国学生青睐,中国也是欧洲留学生的大生源国。因此,今年放开后,为了吸纳更多优秀的中国学生来我校读书,我们也针对性推出了新的优惠制度,比如在预科班就可修习本科学分等等很实际且有吸引力的政策。”Rebecca强调。
在她看来,与其它欧洲国家相比,西班牙读书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当地的气候和环境等方面又很具有优势,留学性价比很高。
在英国展区,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University of Wales Trinity Saint David)北京办公室主任Jessie介绍,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进入中国已有20年的历史,截至目前,已与将近30余所的中国高校建立合作,“包括‘985’、‘211’,还有一些省属大学。防疫措施优化无论对于我们学校还是其它大学来说都是一件利好的大事。”
她还表示,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拥有继牛津和剑桥之后,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最古老的皇家宪章,学校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非常重视服务学生。“我们很希望吸纳更多优秀的中国留学生来校读书,学校不仅有本科、硕士、博士学习项目,还会设置一些短期交流项目,以满足无法长时间在海外读书的学生需求。”
“今天我们还特设了‘现场面试评估’通道,安排专人为有迫切留学意愿的人员提供便捷服务。”Jessie指着展台前悬挂的一块“现场面试评估”指引牌说。
在德国展区,记者看到参展商正在紧张有序地整理着刚刚补送到的资料册。“今年展会客流量太大了,远超预期,准备的材料全部发完,这是刚刚紧急补充的,还带着室外的温度,冰冰凉!”展商工作人员万雪拍着一摞摞资料册幽默地表示。
她介绍,今年到德国展区现场来咨询的人中,相关机构与学生家长的数量几乎各占一半,“机构咨询合作变多,这是区别于历届展会的新变化。而且,我发现去海外留学的学生有更加年轻化的趋势,比如,今天上午就有很多高中学生家长来给孩子询问出国留学相关事宜。”
对此,法国展区法国诺欧商学院的张老师也持一直观点。看着展区前接踵摩肩的人流,她感慨:“没想到今年展会如此火爆,希望我们今年能遇到更多更优质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