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厚重”
1月28日,中国著名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在伦敦威格莫尔音乐厅(Wigmore Hall)举办“唐诗之旅(The Journey of Tang Poetry)”新春音乐会,本次音乐会作为中国驻英使馆2023“欢乐春节”系列活动之一。
沈洋是BBC卡迪夫大赛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最年轻的华人歌唱家。本次演出将中国唐诗翻译成词,并于西方经典音乐选段结合,为观众带来一场绝美的文化声音盛宴。
这是一次跨越时代的旅程,在这一百多年间从世界各国翻译唐诗,到各国作曲家以唐诗谱曲,再到近代外国友人和中国作曲家以唐诗原文谱曲,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故事在世界的流传。本场音乐会共演唱21首歌曲,用德语、法语、英语、中文等不同语言诠释了李白、杜甫、王维、杜牧、刘禹锡等多位中国唐代诗人的经典作品。沈洋的演唱深邃风雅,低音醇厚饱满,幽深绵长。
曲目间隔时,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著名员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Michael Wood)作为讲述者娓娓道来,为观众讲述中国唐诗“多重且厚重”的优美之处。千余年前的唐诗与百年前的钢琴曲(音乐)融合,整场演出宛若徐徐道来的梦境,节目编排结构完整,情绪氛围构成闭环;部分作品高位戛然而止令人意犹未尽,人声与钢琴、曲目与曲目之间似断非断衔接自然。唐诗歌词与优雅琴声在明暗中拉扯张力积蓄能量,整晚演出予人跌宕起伏、一气呵成的酣畅快感。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典范,形式风格丰富多彩,诗文音节和谐、文字精炼。西方音乐优雅知性旋律浪漫,二者结合将东西方文化的相遇与碰撞、成长与绽放、沟通与连接、融合与创新表现的淋漓尽致。表演结束后,沈洋接受了《欧洲时报》的采访。当被问及“翻译唐诗的过程中是否担心外国观众无法理解中国文化意境”时,沈洋表示,大多数中国人可能都抱有这样的怀疑态度,“有觉得西方人无法理解唐诗,认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隔阂无法超越,其实这是相对的。但事实上很多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历史感兴趣,西方人通过唐诗能意识到的文化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
沈洋说,这场演出不只是音乐的体现,更是文学历史等多个专业的跨学科融合;自己想通过音乐的方式,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文化的分量。“非常感谢文化处‘欢乐春节’系列活动,能给我这个推广中国文化的机会,未来我会做出更多有意思有深度的作品,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论语诗经,中国有太多优秀且影响深远的文化内核需要被世界看到。”
现场观众被这场中西方完美融合的音乐盛宴打动。来自伯明翰的听众王先生表示,自己从来没想过中国古诗可以被当作歌词,还能与西方经典音乐选段(作曲家的音乐)融合;“我们的文化真的令人骄傲,下次一定要带孩子来听沈老师的音乐会。”
来自利明顿的听众Yoannes说,自己本来就是音乐剧和歌剧的爱好者,最近还在学习中文,当听到自己喜欢的作曲家Julius R.ntgen(或Roentgen)1916年的作品配上李白的诗词,心中有说不出的感动。“中国是一个神秘又历史久远的文化大国,深刻的底蕴包容并蓄,我一定好好学习中文早日去那里看看!”
2023年,英国“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在疫情后首次以线下活动为主,并打造了“伦敦+”模式,即以伦敦为中心,覆盖伯明翰、布里斯托、卡迪夫、爱丁堡、格拉斯哥、泽西岛、曼彻斯特,除本场沈洋新春音乐会之外,活动主要包括:“伦敦眼”为中国春节点亮、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及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中国新年庆典、《敦煌·慈悲颂》英国首演暨伦敦爱乐乐团新春音乐会、特拉法加广场中国春节庆典、英国科学博物馆“科学春晚”、重庆美食文化海外推广体验等系列活动,伯明翰“肖荻与友中国新春系列晚会”,布里斯托市政府兔年新春活动,爱丁堡中国新年音乐会及中国新年灯光秀、爱丁堡中国新年庆典,泽西岛政府春节庆典,曼彻斯特春节活动,中英国际音乐节线上活动等。
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在致辞中用四个首字母为H的英文单词——希望、家庭、和谐、健康——精炼清晰地讲述了中国春节的理念。他说,春节是希望的节日,是家庭的节日,也是和谐的节日,更是健康的节日。中国人在人与人、国与国交往时讲究“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世界各国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不尽相同,基本国情、经济水平、发展模式千差万别,只有相互尊重、彼此包容,才能和谐共处、交融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