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中英回顾共同反法西斯历史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7周年纪念日。值此之际,中国与英国、韩国等共同抗击法西斯的专题展览开幕,共同回顾和铭记这段历史。
纪录片讲述中国渔民营救英军战俘事件
新华社报道,纪录片《亚太战争审判》展映会9月2日晚在英国首都伦敦举办,为观众讲述了有关“里斯本丸”号营救事件的始末,回顾那段见证中英两国人民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历史。
1942年10月,日军征用“里斯本丸”号客货船押运1800多名英军战俘从香港返回日本,途经舟山附近海域被美军击中,日军残忍地封闭了关押战俘的货舱舱口,843名英俘遇难,384名英俘被当地渔民舍命救起,英军官兵和英国政府对此深表感激。
在当日播放的纪录片中,“里斯本丸”号幸存者丹尼斯·莫利口述回忆了他在中国舟山渔民帮助下死里逃生的故事。影片还介绍了针对日军罪行的审判情况。
这部8集的系列纪录片聚焦二战后各同盟国对日本乙丙级战犯审判,展现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犯下的暴行以及战后国际社会以法理精神惩治战争罪行的历史。影片还聚焦二战中的中国故事,讲述中国人民营救和保护同盟国军人的感人事件。
据介绍,为还原历史真相,摄制组曾赴英国收集资料、采访,并在退役英军军官布莱恩·费恩祺帮助下拍摄了莫利老人生前的珍贵资料。
“把这样的情谊传承下去”
据《浙江日报》报道,在舟山东极历史文化博物馆的二楼,是面积近200平方米的“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纪念馆。每年的旅游旺季,这里的游客都络绎不绝。
普陀区东极镇文化站站长、东极历史文化博物馆负责人梁银娣是土生土长的东极青浜人,其外公、大舅都参与了当年的救援。2003年起,梁银娣配合东极镇开展“里斯本丸”营救事件的历史文化研究工作。“越是深入了解这段历史,越觉得自己有责任把它守护好、讲下去。”
胡牧曾任舟山普陀区政协委员,2007年,他写的第一个提案就与“里斯本丸”号相关。在他看来,营救“里斯本丸”号英军战俘的义举,充分展示了浙江渔民的人性之美,体现出中国人民珍爱和平的高贵品质,“两国人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情谊是宝贵财富。在和平年代,我们更要把这样的情谊传承下去。我也愿意为两国人民的友好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南京、香港等地举行纪念仪式
3日,中国多地也举行了纪念活动。
“胜利号角”的乐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吹响。抗战老战士后代代表、青少年代表、纪念馆馆员代表等各界人士共同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表达缅怀之情。
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仪式在纪念馆胜利广场的烈士名单墙前举行。环绕着胜利广场的黑色花岗岩上,镌刻着中国民政部于2014年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香港特区政府3日在香港大会堂纪念花园举行官方仪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纪念仪式包括奏唱国歌、升旗仪式、警察步枪仪仗队鸣枪致敬、全体出席者默哀及鞠躬致敬等。
当天,位于香港新界沙头角罗家大屋的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正式揭幕。在日本侵华期间,香港沙头角南涌的罗氏家族投身抗日游击队,现在罗氏后人将祖宅、即罗家大屋这座三级历史建筑建设成为抗战纪念馆。
“中韩共同抗战”展开幕
9月3日,“中韩共同抗战”专题展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幕,展览回顾中韩两国人民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历史。
中新社报道,“中韩共同抗战”专题展分为“中韩联手共谋同途”“侵略加剧紧密团结”“流血流汗同心御敌”三个部分,展出了从1910年至1945年期间,中韩两国并肩作战,最终迎来胜利的相关内容。
展览除了图文展示外,还制作视频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展示内容,更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7周年,也是中韩建交30周年。8月11日,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策划的“抗战时期美术作品展”在韩国独立纪念馆举办。3日,在抗战馆举办的此次展览则由韩国独立纪念馆策划。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表示,近代以来,中韩命运相同,形成了互相支持、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这段历史需要中韩进一步挖掘、整理与研究,并在两国社会广泛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