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结友谊 融通交流 中国青铜器向世界讲述周秦文明
博物馆,承载着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人类精神世界的记忆家园,是连接人类文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更是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宝藏。
中国目前已有4000多家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八成以上。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长陈亮向记者介绍,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历史已经有60余年之久,拥有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碑帖字画、铜镜、钱币等文物47万余件。“其中,有国宝级文物(一级文物)100余件,像何尊、逨盘、四十二年逨鼎、伯格卣、秦公镈等都是国宝中的重器”。
疫情之下闭馆不毕展文物“活”起来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在陈亮看来,博物馆作为文明与文化的传承者,如今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让博物馆里的文物资源成为人们感兴趣的知识、喜欢听的故事,使博物馆为大众提供精神滋养和文化熏陶变得越来越重要。
“博物馆活起来、热起来,这是件有意义的事儿。”陈亮表示。他称,这也是近年来各个博物馆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尤其后疫情时代,对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提出了更大挑战,公众也有了更多期待。
他指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展览策划、媒体宣传、文创产品研发等方向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比如,在文物展览中利用视频、电子导览、多媒体游戏等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发挥线上新媒体平台开展网上云看展等等。
“利用VR技术将展览数字化,不但使得每个精心策划的展览都可以呈现在云端,大大满足观众的观展体验,同时也延长了展览的生命力。”他还补充,“此外,我们还同步推出宝博等微课堂,定期向观众推送关于文物解读、历史典故的文章,将周秦历史文化带到观众身边。”
巡展五大洲 促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近年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整合馆藏文物资源,精心策划多场海内外交流巡展。“不仅在中国大陆各博物馆间巡展交流,从2007年至今还出海参展近20场次,文物足迹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获了不少好评。”陈亮说,除文物外展,还有很多海外专家学者慕名前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交流学习。“2016年,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馆长Fiona Philpott一行5人前来参观学习;2017年,“CRI中外记者看陕西”众多海外记者过来领略周秦文明;2019年,美国知名青铜器专家贝格利(Robert Bagley)为了近距离观察逨钟上的铭文,不远万里前来我院参观研学。”
在陈亮看来,这样的交流和展览不仅是缔结友谊的见证,是融通交流的桥梁,还开创了宝鸡文物交流的新历程。
招贤纳士 为国际文化交流储备力量
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保存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开启文化基因锁的“解码器”,因此,博物馆的国际交流意义非凡。
“引入海外的展览,做更多文物间的国际对话与合作是我们一直努力的工作方向。”陈亮指出,青铜器博物院原计划在2020年引入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展览,但因疫情受阻,致使计划不得不遗憾延期。但他强调,待未来疫情好转后,国际交流合作将继续提上议程。
“我们今年还策划了一个“乡·愁”展览,专门整理了散失在海内外的宝鸡出土青铜器。”他提到,目前,有70余件宝鸡青铜器流散于世界各地博物馆,“虽然它们远在他乡,但却在为博物馆的中外交流搭桥牵线”。陈亮认为,国际交流合作也是博物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引进外语专业人才为我们的展览外宣把关变得尤为重要。”而且,在他看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中国博物馆事业迎来了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不仅需要做好文物的保护者,更要做好文物的解读者和传承者,通过文物的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交流等活动使博物院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具有包容性。”同时,他也期待能为海外观众创造更多机会走近青铜器,让世界更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