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且听他们说
中工网讯(记者 李国)在当前形势下,重庆如何发力“一带一路”建设?6月28日,近20位专家、业内人士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暨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研讨会”上,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重庆大学教授蒲勇健分析认为,成渝地区处于欧亚的中枢地理位置,因此该区域有可能成为欧亚贸易的下一个转口贸易中心。也就是说,“一带一路”建设将会给成渝地区带来良好发展机遇,如国际教育和培训等领域就大有前景;“一带一路”建设更有助于成渝地区打造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等。
在操作实践上,西南财经大学教授逯建建议,成渝地区要打通制度障碍,共享政策资源,建立一体化的市场,如此可以更好更多地对接“一带一路”项目。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创客学院院长张伟东则从文化和人才培养角度支招:“一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企业国际谈判能力;第二,高校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强的人才。”
沙坪坝区物流办党组书记李波也提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要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人才规划,支持高等院校和企业合作培养实践性人才。”此外,他认为,还要依靠西部陆海新通道,增强本土企业竞争力,扩大汽摩、农副产品等出口;同时组织重庆周边城市加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强化区域合作,发挥国际供应链作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一些企业的发展。但重庆上海商会会长韦根认为,这些都只是暂时的影响,长期趋势是向好的,特别是“一带一路”带来的巨大市场,企业绝不能忽视。他建议,企业要多在人才、文化上下功夫,引进和培养懂多国语言、文化的专业性国际化人才,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陈智指出,“一带一路”建设要注重调动政府和民间智库的力量,强化实战研究和问题诊疗研究;同时加强协同创新,高校、商会、协会等一起发挥各自优势,助力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据悉,会上,重庆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中心还与IBM区块链创新实验室、重庆中经产业经济研究院、重庆国际劳务培训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等10多家企业单位进行战略合作签约,,“一带一路”企业商事纠纷调解中心还给10多位业界学界人士颁发“特邀调解员”证书,共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