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的春天来了
新春的阳光洒在黄河之滨的甘肃省兰州市,为这座城市带来一丝暖意。城市周边的山峰上仍覆盖着尚未消融的积雪,积雪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与山脚下正在作业的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的龙门吊形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画卷。
在我国西部这片古老而广袤的土地上,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兰州、武威、天水等城市的一座座国际陆港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上。
兰州国际陆港的建设始于2014年。彼时,甘肃省委省政府立足兰州的区位、交通、产业等优势,谋划建设兰州国际港务区。2016年,这里正式命名为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经过几年的发展,这里已经成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尽管在春节前后,许多企业都处于休假状态,但兰州国际陆港仍然安排好值班,为企业做好各项服务。
刚刚进入陆港管委会办公楼,记者就被一幅特别的路线示意图所吸引。这幅示意图以兰州为中心的铁路线呈现放射状布局,国内国外重点铁路节点、海港、河港分明。图上显示,兰州国际陆港已经开通了通往南亚、中欧、中亚、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吉乌、陇海大通道等“四向六条”国际货运班列,并打通了阿拉山口、二连浩特、霍尔果斯、伊尔克什坦等10个口岸通道。
“兰州国际陆港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区位优势和综合功能。兰州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是连接中亚、西亚和欧洲的重要通道。国际陆港的建设,让甘肃从内陆腹地一跃成为开放前沿。”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管委会副主任杨世鹏介绍说,不仅如此,兰州国际陆港还拥有兰州铁路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多式联运物流园等重点功能项目。随着开放平台政策的逐步落地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兰州国际陆港将为甘肃等地区的开放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在陆港的广阔作业区,一架架龙门吊高高耸立,轨道两侧和班列上则整齐排列着一排排集装箱,五颜六色的箱体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随着一阵嗡嗡声,集装箱被缓缓吊起,运送到指定位置。
吊具的起起落落,仿佛是陆港的心跳,有力而坚定,奏响着一曲工业生产的交响乐。这背后是众多企业在这里扎根、发展,是无数货物在这里集结、出发。2024年,兰州国际陆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累计开行国际货运班列1678列,发送货物超10万标箱、货值187.24亿元、货重176.97万吨。全年完成贸易额151.17亿元,同比增长88.96%;进出口贸易额4.30亿元,同比增长35.55%;跨境电商贸易额4500万元,同比增长49.45%。
“我们在获批了汽车平行进口资质的同时,也抓住了近年国内汽车出口浪潮迭起的机遇,大力发展汽车出口业务。例如,广汽集团就在港区设立了贸易公司,以便开拓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兰州东川—霍尔果斯JSQ型商品车出口班列纳入图定班列,全年开行41列,货值约12.24亿元。”杨世鹏说,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兰州国际陆港在汽车贸易领域的突破,更彰显了其在推动甘肃外贸多元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除了汽车贸易,兰州国际陆港还在跨境电商领域积极探索。通过“中欧班列+跨境电商”“TIR卡班+跨境电商”等创新模式,陆港帮助企业拓展了国际市场。此外,兰州国际陆港还帮助多式联运公司获批甘肃省唯一的TIR国际道路运输资质,并发运TIR二手车出口卡班18列。这些创新举措,为甘肃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杨世鹏还提到,兰州国际陆港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通过推动关检汇税大通关建设,协调海关实现查检合一、优先查验和“5+2”预约查验,协调税务落实退税、银行解决结汇难题,陆港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便利。此外,陆港还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推广宽轨直达班列、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营造“全域自贸”氛围,为申报自贸试验区夯实基础。
“未来,我们还继续打造‘港周到’品牌,在班列、土地、金融等方面全程保障,联合金融机构为跨境电商提供金融服务,依托‘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助企拓展海外市场。”杨世鹏说,“我们的目标是让企业在陆港能够安心发展,让甘肃的外贸能够持续繁荣。”
2024年,甘肃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25.2%,增速位列全国第一。在这一令人瞩目的成绩基础上,兰州国际陆港作为甘肃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窗口,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展望2025年,兰州国际陆港有着更高的目标。杨世鹏表示,陆港将继续坚持以港带产、以产兴城,加快推动“港产城”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计划实现国际班列400列、贸易额220亿元、进出口贸易额10亿元、跨境电商贸易额6000万元、货运吞吐量1000万吨。同时,陆港还将进一步优化体系布局,突出产业发展,完善设施配套,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国家向西开放的枢纽陆港和国家新型枢纽经济先行区。
记者眼前正在装卸的一个个集装箱,正在开启兰州国际陆港发展的新春天——在这里,古老的丝路精神与现代的开放理念交相辉映,共同铸就着甘肃开放发展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