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融入“一带一路” 天马“蹄疾步稳”
武威与第比利斯两座相距7000多公里的城市,因“一带一路”而近在咫尺。
2021年12月4日,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天马号”从武威南站缓缓驶出。这是甘肃发往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首趟班列,由新疆霍尔果斯出境后,经由哈萨克斯坦阿克套港、阿塞拜疆巴库港,最终到达第比利斯,叩开亚欧大陆门户格鲁吉亚。
大机遇 千载难逢
承东启西,连南通北。自古以来,武威以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明珠。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这个根植历史厚土、承载时代使命的世纪工程起笔擘画,中国与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崭新篇章已经开启。
大机遇,千载难逢。近年来,武威市抢抓“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重大机遇,加快建设甘肃(武威)国际陆港,不断提升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完善交通设施建设,建设便捷的能源通道,立足区域优势产业,开展与亚欧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在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同时积极开辟国际市场,努力打造河西走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桥头堡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要节点城市。
大平台 阔步远行
口岸平台的高度,决定了对外开放能走多远。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已形成以保税物流中心、进境木材指定监管场地、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为基础的平台架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先后建成联通中亚、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物流大通道,目的地(起运地)覆盖了德国杜伊斯堡、汉堡、英国伦敦、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等欧洲及亚洲主要港口城市。
2021年3月,武威保税物流中心通过山东水发农业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建立的跨境农业资源优势,为进出口企业提供国际贸易订单、国际代理采购贸易服务等外贸综合服务;5月,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与格鲁吉亚伙伴基金会签订合作协议,双方互设海外仓及出口产品分拨中心,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在格鲁吉亚设立的海外保税仓正式启动。
跨越山川河湖,天马蹄疾步稳。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业务经理王俊天说:“2021年,我们相继开通中欧班列‘天马号’(中亚线、中欧线)、中俄木材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货运班列,共发运10列国际货运班列,货运总量约7455吨,货运总值约2.47亿元。”
大建设 互联互通
外练筋骨皮——聚焦互联互通,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建设,畅通联动发展合作动脉。
过去,缺少直通铁路线路是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口岸平台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游离于铁路运输网络,进出口货物必须通过武威南站中转,无形间增加了运输成本。
武威铁路国际集装箱场站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规划从国铁干武线园墩车站接轨,引入2.18公里铁路走行线至新建集装箱场站,是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口岸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已建成的武威保税物流中心、进境木材指定监管场地、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运行的必要支撑设施。
甘肃(武威)国际陆港管委会建设管理部部长张利德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打通陆港进出口货物“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有效提高运输效率,对于促进陆港中心区招商引资、进出口贸易加工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依托国铁干武二线与兰新线贯通,经兰渝铁路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互联互通,形成以铁路、公路、海运为骨架的陆海联运物流体系,成为国际贸易通道的中转枢纽。
“项目主体工程已经竣工,正在抓紧走行线和集装箱场站内钢轨铺设,力争今年5月中欧班列‘天马号’从陆港实现首发。”张利德信心满满。
大手笔 积蓄动能
内练一口气——聚焦结构优化,努力推动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积蓄产业升级强劲动能。
外向型经济已经成为武威突破发展瓶颈的新引擎。在不断开放的格局下,武威市打破现有产业格局,调整单一的产业结构模式,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优先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赢得比较优势。
看数据——
近年来,全市生态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3%,居全省第2位。建成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供应基地,伊利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实施文旅项目237项,完成投资171亿元,“天马行空·自在武威”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2021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14项,落实到位资金209亿元。
看态势——
武威市第五次党代会科学描绘了未来五年全市发展的宏伟蓝图,确定了建设产业更优、发展强劲,绿色低碳、生态文明,文化繁荣、社会文明,城乡融合、美丽宜居,治理高效、平安和谐,人民幸福、共同富裕的“六个新武威”奋斗目标,着力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文化传承创新、新型城镇化进程、平安武威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刻洞察,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发力“双循环”,助力“高质量”,武威,正铺展开扩大开放开发的恢弘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