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开放发展活力迸发 与各方搭建互利共赢合作平台
在很多老西安人的记忆里,西安金花饭店在东郊是一个标志性建筑,因为这是1983年建造的第一家中外合营企业,实现了陕西外商投资零的突破。“那时候要是说自己在金花饭店上班,在亲朋好友间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年近六旬的西安市民张立英回忆。
38年间,陕西利用外资从无到有,广度和深度均得到提升。通过大胆利用外资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使陕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克服薄弱环节,解放和发展劳动力,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2021年,陕西以愈加优化的外资环境,始终保持吸引外资的活力,仅今年前9个月,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34家,同比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76.77亿美元,同比增长6.93%,与1983年陕西刚有外商投资相比,增加了不止几个数量级。
与此同时,陕西外贸进出口也实现从1978年的0.12亿美元到2020年的3772.1亿元的跨越式增长。40多年来,陕西外贸逐步壮大,产品更加丰富,结构不断优化,贸易伙伴遍布世界。
2011年西安综合保税区设立,陕西建立中国首个内陆港。2013年,“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开通,这条班列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条“黄金通道”。2017年,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西安国际港务区成为陕西自贸试验区的重要功能区……新时期,陕西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以高水平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精准施策,突破“堵点”“难点”,着力畅通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动的渠道。
在中欧班列“长安号”服务中心,从事物流行业10多年的薛向国正在向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了解波兰斯瓦夫库夫宽轨直达班列的计划发运情况,并在现场通过手机端进行国联运单实施订舱。
薛向国说,他们只需要登录数字终端就可获取运价咨询、订舱、物流信息查询、交易结算、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实现从订舱到发运、到站的全流程管理,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让三秦百姓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享红利。
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由3700多人组成的陕西交易团带来了上百亿元的采购需求,从智能及高端装备到服装及日用品,从医疗器械保健品到食品及农产品,从汽车到服务贸易,“陕西进口”惠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近,一款能让物品“变废为宝”的机器出现在西安街头,该项目的引进正是第三届进博会的招商成果之一。以贸促投、以贸促产新举措,为陕西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注入新动力,也推动进博会在陕西产生更大的溢出效应。
今年,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参加第四届进博会仍然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指示批示,要求高质量推进工作。本届进博会,陕西交易团5000余人赴上海参会;18个交易分团深挖项目,力争会期更多采购成交。这显示了陕西积极推动开放合作,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
从丝博会到欧亚论坛,从广交会到进博会,陕西始终敞开怀抱,与各方搭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步入“十四五”,陕西将积极构筑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和商贸物流枢纽,力争货物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15%左右,2025年突破7500亿元大关,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经营主体达到7500家,实现总量和主体“双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