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一带一路” 河南华泰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元旦临近,坐落于河南滑县的华泰智能装备集团的车间仍在紧张生产。车间内,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一台台暂新的粮油机械设备上,该公司国际事业部总经理张冉正忙着招呼工人进行封装。
果断落子布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这批设备将通过中欧班列运往俄罗斯。”擦去额角的汗珠后,张冉接着说,“上个月已有一批油脂设备漂洋过海抵达埃塞俄比亚。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今年公司的海外市场总体向好。俄罗斯、孟加拉、马来西亚……我们的产品已出口到5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30多个。”
据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统计,在国内粮油机械设备制造行业中,河南华泰连续三年出口排名第一。
然而十年前,河南华泰的出口还依赖于第三方外贸公司,每年的海外订单屈指可数。总经理闫博介绍,2013年,国家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后,集团迅速成立了国际事业部,积极物色国际贸易方面人才,将战略目标锚定了海外市场。正是这一时期,大学刚毕业两年的张冉来到这里。
“一带一路”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共赢。张冉介绍,近年来,在宏观政策支持下,河南华泰借助国际展会、跨境电商和设立国外办事处,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海外市场呈现出阶梯式增长。目前,集团每年70%左右的营业额来自海外,比2013年之前翻了数倍。“通过‘一带一路’,我见证了公司的发展,也看到了中国与沿线国家日益繁荣。我很庆幸,青春风华能够与新时代合拍共鸣。”
坚持自主创新,保持企业发展生命力
如果说“一带一路”是河南华泰走向海外的指南,那么来自于奋斗路上的不断创新则是其远航的风帆。
“三十年前,我们只是一家仅能生产面粉单机的小企业,现在不仅扩展到了油脂领域,而且具备提供成套交钥匙工程的能力。”谈起河南华泰的创新发展之路,技术总监陈杉颇为自豪,“在油脂加工技术方面,从达到国标到超越国标,再到中国油脂标准制定先行者,在某些方面,我们正在引领行业!”
陈杉的这份骄傲正是来自企业的自主创新。目前,企业已获得国家专利56项,发明专利9项,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的米糠一级油精炼生产方法便是一个典范。
2002年,河南华泰集团董事长闫子鹏带领技术团队出国考察,了解到米糠油不仅能用于饲料行业,还是很好的食用级营养油脂。回国后,技术团队并没有停留在引进和使用国外技术的原点,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改进,生产线从30吨到100吨,技术日臻成熟。2008年,承揽了全国首条100吨米糠一级油加工生产线,开启了米糠变废为宝的黄金时期。
创新发展之路从来没有捷径。2018年,为了打开东南亚和非洲棕榈果油加工设备市场,总经理闫博和技术人员拉着棕榈果跑遍了十几家企业进行测试,然而均不符合压榨要求。“国外关键技术学不到,国内又没有,必须自主研发!”闫博讲述,经过数月的反复设计和测试,最终自主研发的棕榈果榨油设备不仅稳定可靠,而且极大的延长了易损件的使用寿命。“正是坚持自主创新,让我们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局面。”
“要创新就必须掌握技术,要掌握技术就必须自己干,世界上没有自己不进行研发就可以掌握的技术。这也正是企业长久发展的生命力!”回顾企业创新发展之路,董事长闫子鹏感怀道。
紧盯“双碳”目标,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12月15日,在河南滑县高平镇周谭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现场,一台“集装箱”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河南华泰开发的智能一体化污水净化设备。污水从一侧管道流入“箱子”,从另一端流出时已经完全符合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每天可处理50吨生活污水,完全满足当前的需求。”该项目负责人张国馥介绍,“设备智能化程度高,水质信息能实时监控和上传,既节约空间又节能增效!”据介绍,华泰集团的污水净化项目已经走进滑县多个乡镇和医院。
除此之外,公司还开发了智能化一体机环氧乙烷灭菌器。“新冠疫情期间,国内不少企业开始生产口罩,我们也动过心。”闫博讲述,经过认真研判后,认为已错过最佳时机,同时也非企业优势领域。最终,结合企业的装备优势和市场需求开发了灭菌器。“他们生产口罩,我们就研发设备给口罩等医疗耗材做灭菌处理,产品果然获得了市场认可。”
枝丫丰茂,根系相连。从粮油机械设备到清洁环保设备,看似不搭边,实则是河南华泰利用已有的装备优势对未来绿色发展之路的积极探索。
“尽管我们已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但不能止步于此。”董事长闫子鹏表示,“国家已经明确了‘双碳’目标,时不我待,我认为不仅企业自身要绿色,也有责任让整个社会环境更绿色。只有沿着大方向,企业的发展道路才会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