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一带一路”人文交流 共建文明之路

发布日期:2017-08-18 14:27:50来源: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作者:
2017年8月18日  古代丝绸之路穿越不同时空、跨越不同文明,创造了文明互鉴与文明交融之路,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为“一带一路”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很重要的一点,就

2017年8月18日

  古代丝绸之路穿越不同时空、跨越不同文明,创造了文明互鉴与文明交融之路,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为“一带一路”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

  “文明之路”是超越文明隔阂、摒弃文明冲突、推动文明互鉴、实现文明交融与共存的和谐之路。它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基础,也是“一带一路”建设追求的目标。只有坚定地走向“文明之路”,更好地建设“文明之路”,才能推动“一带一路”更有生机和吸引力,推动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文明之路”的构建不仅有助于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有助于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更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实现。

  “文明之路”的建设,是一条共建之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社会文化风俗迥异。超越这些差异,需要深化人文交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人文交流是促进国家间交往的重要桥梁与纽带。通过加强人文交流,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增进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与相互信任,构建立体、互动的民心相通之桥。

  人文交流的目的在于促进各国之间人民的情感交流与理性认知,从而达到彼此之间的文化认同。为实现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的目标,需要多措并举、多元互动来深化人文交流。

  建立多层次的人文交流机制,为文明交流、文明互鉴进行顶层设计

  迄今为止,中国已与一些国家建立了不同层次的人文交流机制,这些机制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明交流与文明互鉴。

  无论是双边还是多边的人文交流机制,都需要围绕文明交流与文明互鉴,按照机制化、品牌化和大众化思路,推动务实人文交流项目落地,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长效发展奠定制度化基础。

  重点推动教育、旅游交流,为“文明之路”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教育是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是培养人文素养、传承人文精神、传递人文情感和锻造人文力量的重要路径。应通过双向流动的教育交流,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交流。在留学领域,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真正实现双向流动。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并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

  从教育交流的层次来看,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更多停留在高等教育的层面上,而其他层次的教育交流尚需要逐步完善与加强。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本土化的技能人才。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也将成为未来教育交流的重要方向。

  旅游交流是民间交流的主要渠道,也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文明互鉴、文化交流和友谊播种的重要桥梁,而且是人员交流的主要载体。开展旅游交流与合作时,要发挥旅游业兼容性高、带动性强的特点,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通过互办旅游年活动,推广对方的旅游产品,介绍对方的旅游产业,增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对彼此旅游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认知,增强对对方国家的认识和了解,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与感情。

  根据国家旅游局预测,“十三五”期间,中国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中国游客和超过2000亿美元的旅游消费。同时,随着“丝绸之路旅游年”宣传主题的推广,“丝绸之路”旅游品牌效益将激发“一带一路”游客入境中国旅游的潜力。

  充分发挥智库作用,构建政策沟通、文明对话与文明传播的平台

  智库作为生产思想产品、搭建交流平台、培养咨政建言人才和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世界各国开展政策沟通与文明对话的重要平台。

  官方智库在政策沟通、战略对接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都有各自的发展战略,比如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土耳其的“中间走廊”、蒙古的“发展之路”、越南的“两廊一圈”、英国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波兰的“琥珀之路”等。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官方智库可以通过二轨对话、深度调研、联合研究等路径,开展交流与合作,助推战略对接、优势互补。

  社会智库以第三方身份,在建立文明对话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是“文明之路”建设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智库可以利用灵活性、开放性、创新性、广泛性等特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更多深入对话与研究,构建多层次的民心相通之桥。

  此外,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为“一带一路”更好地落地务实成果、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撑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探索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文合作,营造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局面

  在文化交流领域,拓展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使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文化艺术节、博览会等常态化,促进文化贸易合作。在体育领域,开展针对性合作与交流。在卫生领域,维护全球卫生安全,支持全球卫生事业,推动合作创新,把“一带一路”建设成“健康丝绸之路”。同时,要加强各国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就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开展双边和多边沟通与合作,凝聚共识。此外,还要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通过建立对话交流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务实培训,进行能力建设,促进包容性发展。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反腐合作,让“一带一路”成为廉洁之路。

总之,深化人文交流,关键要做好“民心相通”的软环境建设,为文明之路建设扫除各种障碍。我们需要在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文交流中促进文明交流、文明互鉴与文明共存。这种“多元包容”的文明之路可能是“曲折而缓慢”的,但也必定是“美好而长远”的。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作者: 许利平 王晓玲(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邓浩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