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硕果盈枝
马来西亚的榴莲、白咖啡,泰国的大米、山竹、龙眼……近年来,东盟国家的特色农产品越来越多进入中国市场,走上中国消费者的餐桌。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自东盟进口农产品526.5亿元,同比增长13.8%,对东盟出口农产品379.2亿元,同比增长1.4%,东盟已经连续8年保持我国农产品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边农产品贸易硕果盈枝。
互利共赢的农产品贸易
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持续增长。
中国是多个东盟国家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目前,中国是越南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自越南进口农产品约占自东盟进口农产品总额的1/5。越南海关总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越南对华出口的果蔬、水产品成交额分别达到41亿美元、14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分别增长28.7%、23.2%。越南当地媒体近日报道称,按照越中两国日前签署的合作文件,越南已经获得向中国出口辣椒、百香果、燕窝和米糠的正式批准。目前,越南有14个农产品类别正式出口到中国。
柬埔寨是传统农业国,盛产大米、香蕉、芒果、龙眼、椰子、巴沙鱼等优质农渔产品。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自柬进口农产品9.8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自柬进口鲜龙眼、木薯干、可可粉同比分别增长40.4%、879.7%、133.6%。同期,中国对柬出口农产品6.4亿元,同比增长61.9%。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热带水果的主产区,水果贸易也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一大亮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特色水果进入中国市场,丰富着中国家庭的“果篮子”。去年8月9日,中国海关总署官网更新了获得中国检验检疫准入的新鲜水果种类及输出国家/地区名录,新增包括越南椰子、马来西亚榴莲在内的7国共10款水果。随着东盟国家新获准入中国市场的水果品种不断增加,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加丰富的选择,饱口福得实惠。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等互联互通项目建设,以及跨境冷链物流领域的合作不断推进,东盟国家农产品也得以更加便利快捷地进入中国市场。
“因为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等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与东盟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农产品也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典型体现。”商务部研究院亚洲研究所所长袁波表示,中国自东盟进口大米、橡胶、热带水果和棕榈油等农产品,对东盟出口苹果、柑橘等温带水果以及大蒜、花生、茶叶等农产品。随着2022年RCEP与中国—东盟、中柬等自贸协定的叠加实施,以及中国单方面对柬埔寨、老挝等东盟欠发达成员给予98%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袁波分析,今年,中国与东盟还将推动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在3.0版中,中国与东盟国家将通过升级后的SPS(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章节,促进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提高各方SPS措施监管制度的透明度,还将升级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章节,这些都将进一步提高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为双方发展互利共赢的农产品贸易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自贸区3.0版还将增加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章节,这也将为中国与东盟进一步发展农产品领域的跨境电商,以及绿色食品等领域的贸易提供助力。
袁波建议,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可以进一步加强标准领域的对接合作,比如就农产品溯源体系、流通标准、农药残留、绿色食品等领域的标准加强合作,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标准之间的衔接,进一步降低农产品领域的非关税壁垒,推动形成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共同大市场。同时,利用RCEP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有关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措施和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相关的规则,进一步降低农产品交易制度性成本,提高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挖掘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合作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