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研究】俄乌危机下俄罗斯受制裁情况研究
【报告简介】
2022年俄乌危机爆发后,美国、欧盟等43个国家和地区对俄罗斯、白俄罗斯及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地区实施史上最严厉的国际制裁,覆盖俄罗斯寡头个人、企业和其他实体。制裁也对欧盟等制裁方造成了能源进口困难及其他经济损失。本研究自二月危机爆发以来,持续追踪40多个国家及全球1000余家企业对俄制裁情况,从金融、能源、科技、网络等角度切入,深入分析不同领域的制裁效果及其对国际形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报告摘要】
2022年俄乌危机引发众多国家对俄发起制裁,涉及金融、能源、科技、网络等多个领域。在金融领域,以美英与欧盟为首的、在国际金融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对俄重要银行和金融机构实施海外资产冻结、交易禁令等制裁手段,意图降低俄金融机构支持战争的能力。俄通过资本管制等方式降低了资本市场波动,但长期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脱钩不利于其未来发展。在能源领域,对俄能源进口依赖度较低的英美主要对俄实行商品出口禁令,意图遏制俄通过高额油气收入资助战争延续的能力。然而,欧盟因对俄能源进口依赖度较高,对俄能源禁令意见难以统一,使制裁效果存在漏洞。在科技领域,外国政府主要对俄实施技术出口禁令,阻碍其军事研发进程;外国企业则通过停止对俄销售或供应消费电子、汽车和芯片等物件与商品,从而打击俄民用与军用事业。在舆论方面,美国科技公司通过对俄官方媒体实行平台内容降级等方式,遏制俄对外发声渠道。俄罗斯则通过技术手段屏蔽外国内容平台,并加以国内宣传,维持本国公民的舆论基调。在网络攻击方面,冲突期间有240余场网络攻击配合军事行动产生,涉及政府、信息技术、能源和金融等多个行业和部门,已然成为俄乌冲突的第二战场。
综上所述,国家政府和企业通过不同类型的制裁手段,防止俄利用西方市场筹集资金,削弱俄支持军事行动的能力;遏制俄先进制造产业和尖端技术发展,降低俄生产与提升国防装备的速度;影响俄罗斯民生,降低百姓生活质量;限制俄官方媒体在国际主流内容平台发布信息,打击俄在军事行动期间通过网络活动影响国内外民众、塑造国家形象与叙事的能力,从而对俄罗斯经济、军事、民生与外交形成全方位打击。研究表明,俄可能在短期内获得有利局面,凭借能源出口优势获得融通空间。但长期来说,制裁导致俄罗斯难以获得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才和管理方式,长期脱离国际金融体系也将使其难以参与全球资本市场的交易和融资,从而使发展的质量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