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商务局金融服务创新助企业化解“走出去”风险

发布日期:2023-05-23 14:31:07来源:中国贸易报作者:马晓玥
本次活动以“‘走出去’金融服务和风险合规”为主题,旨在协助北京市对外投资企业了解金融政策、预防金融风险,高质量“走出去”并在境外开展合规化经营,吸引了近50家企业及商协会代表参加。

由北京市商务局、国开行北京分行、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主办,“走出去”导航网承办的“走出去”课堂金融培训近日举办。本次活动以“‘走出去’金融服务和风险合规”为主题,旨在协助北京市对外投资企业了解金融政策、预防金融风险,高质量“走出去”并在境外开展合规化经营,吸引了近50家企业及商协会代表参加。

国开行北京分行国际合作业务处副处长孙宝成介绍,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在助力企业“走出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截至2022年底,国家开发银行国际业务余额2856亿美元,涉及全球13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和共建国家109个。以项目融资为例,国家开发银行重点支持国内大型承包企业以EPC方式承建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大型基础设施工程以及带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重大项目。

对于未来如何推动境外人民币业务发展,孙宝成认为,“应抓住中美利差倒挂、人民币融资成本降低的窗口期,挖掘企业跨境人民币融资需求,鼓励引导中资企业对外投资、承包工程、进口大宗商品等项目更多使用人民币融资。”

中国银行总行国际结算单证处理中心业务经理陈菲认为,随着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风险防范意识不可或缺。在对外合作的过程中,金融服务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化解“走出去”的风险。她介绍道,保函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在国际贸易中能够实现风险控制和担保,保证一方履行合同条件,如未履行,另一方的损失可以得到约定的赔偿。

“保函应用的范围很广,在服务企业出海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陈菲介绍,出口业务中常用到海关税款担保,就是银行根据企业的申请向海关出具的一种保证企业能够按期按约缴纳税款的担保。在过去没有这类保函业务的时候,通常需要企业缴纳一定的保证金,每一笔或者每一个合同项下逐笔申报。但随着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的推进,海关的担保放行资质不断成熟,电子关税保函应运而生。比如企业在境外进行工程建设、展览展销等活动时,一些设备和产品不作为商品销售,活动后需要运回境内,这种临时性进入他国海关的情况就可以运用税款担保。

陈菲补充道,保函业务的客户群体非常丰富,覆盖建筑、制造、房地产、交通运输等行业,在实践中具有促进交易的达成、保障交易执行,加速客户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压以及增信投融资领域等功能。去年全年,中国银行的新增保函业务覆盖了13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且实现了对RCEP协定中15个成员国的全覆盖。在未来,中国银行将创新更多类型的保函业务,助力企业更实更稳“走出去”。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