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经开区抢滩下一代电池材料产业

发布日期:2025-07-04 10:19:41来源:国际商报作者:和琼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银川经开区正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创新实践,积极布局下一代电池材料产业,探索一条融合资本力量、绿电优势与资源禀赋的绿色发展新路径,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区域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银川经开区正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创新实践,积极布局下一代电池材料产业,探索一条融合资本力量、绿电优势与资源禀赋的绿色发展新路径,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区域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新型储能技术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成为银川经开区产业布局的核心焦点。园区精准卡位国家能源转型战略,将发展重心锁定在代表未来方向的下一代电池材料上。这既响应了国家关于加速研发高安全、低成本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及锰基材料的号召,也源于园区自身的技术突破,在银川经开区,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已建成万吨级生产线,克服了效率衰减、电压稳定性等关键瓶颈,产品批量供货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

布局下一代电池材料,更深层的考量在于银川经开区充分利用了本地丰富的绿电资源与材料生产的耦合优势。截至2024年11月底,银川市光伏、风电装机容量达978.85万千瓦,绿电园区试点落地银川经开区,宁国运灵武100万千瓦光伏复合项目可直接为园区部分企业提供低价绿电,使电池材料生产的综合电价降低20%以上。

为突破传统招商模式可能面临的“政策空转”困境,银川经开区创新性地采用了“融资前置”机制,将惯常的“先落地后融资”流程再造为“融资落地双轨并行”。通过高效组织“新型电池材料”项目路演,短短一个月内便促成了30余家金融机构与企业深度对接。政府同步解读政策与产业优势,引导产业基金和风投资本精准匹配项目,分散技术风险,凝聚资本合力。

这种“抓早、抓小、抓新”模式的核心,在于前瞻性地培育链主企业生态。以汉尧为标杆,银川基地已经带动了“原材料—前驱体—正极材料—回收利用”全产业闭环。银川经开区也正努力吸引电解液、集流体与辅材、设备制造、储能系统、消费电子及电动工具等上下游企业集聚。

银川经开区布局下一代电池产业的强大底气,源于本地独特的资源、扎实的产业基础和极具吸引力的绿电成本所形成的协同效应。如今,银川经开区正依托绿电降本与政策赋能,构建“资源—绿电—产业—市场”四维协同,探索实现从材料端到电池制造,再到储能应用的产业链闭环。标志着银川经开区正式启动打造具备核心技术、成本优势和低碳竞争力的“下一代电池产业生态圈”。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